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RP标记大白鼠的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入延髓后,穿过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的背侧时,发出少量终末纤维交织成网,终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大量纤维形成孤束,主要分布于两侧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及最后区。还有一些纤维束下行于颈髓后角固有核,分布于固有核、胶状质、网状结构和灰质连合。在整个最后区、Cajal连合核、同侧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核都有丰富的HRP标记的传入纤维的终末分支、终球和途中扣结型末梢。对侧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核内的末梢较同侧为少。  相似文献   
2.
1.本报告系采用体重70—100克较幼的雌性大白鼠,在第6—8胸椎平面半切断脊髓,手术后1小时至240天分期取出脊髓,用改良的Marsland,Glees及Erikson的石蜡镀银法染色,也有部分用Mallory三色法复染,系统观察脊髓内轴突的溃变和再生。另外用已溃变的坐骨神经进行自体、同种和冷藏后再行同种移植的方法来填补脊髓的缺损,观察不同的移植方法和移植块对脊髓再生的影响。2.脊髓内少数纤维的断端,在损伤后1小时初显改变,6小时已形成Cajal式典型的缩回球,24小时已有少数缩回球和轴突分离,经破裂成碎片而逐渐消失。从15天以后,各期都看到少数再生纤维的尖端形成嗜银性很强的类似缩回球的肿大,此现象在240天仍继续发出。3.切断纤维的两端都能形成缩回球,其形状、部位和纤维的直径有密切的关系。棒状缩回球主要由粗纤维形成,离切口较远;球状缩回球大部分紧靠切口的边缘,由细纤维的断端所形成。4.损伤后24小时,少数上行纤维开始华氏溃变,第3天有显著的增加,第5天已达最高峰。华氏溃变产生的碎片的消失极为缓慢,在240天仍有部分碎片散布在结节状肿大的纤维之间。5.带有生长锥的分枝再生纤维,在手术后24小时开始形成,但数量极少。有一些分枝的再生纤维继续生存150天或更长。在再生过程中经常有少数再生纤维发生溃变而消失。6.移植已溃变的神经能够部分改变脊髓内瘢痕的结构,使再生纤维沿着脊髓纵轴生长,有利于纤维的再生;但是移植块常引起较严重的炎性反应,被致密的结缔组织所包绕,阻碍再生纤维长入移植块。7.长入移植块的再生纤维,极大部分来自后根,少数东自后索,也有一些可能来自灰质。移植块内再生纤维的数量是随着移植块所在的部位、放置的方向、周围瘢痕的致密程度及是否发生局部坏死而转移。8.自体移植的效果最好,淋巴细胞的浸润比较轻,再生纤维最丰富。冷藏后同种移植的次之。同种移植由于在移植块中心常发生局部坏死而引起较严重的炎性反应,影响了再生纤维的长入。9.脊髓内神经纤维的再生能力较微弱而且是不一致的,瘢痕内的再生纤维以后索的上行纤维来的较多,前角细胞次之,极少的来自灰质和固有束,其他纤维的再生更为少见。脊神经的后根常有大量的再生纤维长入瘢痕。10.脊髓侧索在损伤后15天初显收缩,随后更为显著。其收缩的程度在近侧段和远侧段相似,在90天受伤侧的侧索的厚度只有正常侧的一半左右。11.所有全切断脊髓和移植动物,除呈现反射活动外,都没有发现后肢的协调运动;但是全部脊髓半切断动物在手术后3—7天都已经恢复正常的协调步态。可见大白鼠的中枢神经系是具有高度的代偿机能。12.中枢神经系再生失败的原因曾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10只实验动物和18只正常成年大白鼠的舌,用改良的Ungewitter法、Ranson法及Gallocyanine染色的连续切片上,对舌内神经节细胞群进行了系统的观察,获得了下列结果: 1.舌内有大量的显微镜下神经节细胞群和分散的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群常有疏密不等的被囊包绕,内有神经纤维交织成的神经丛及丝球,部分神经细胞体上有各式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节细胞群主要分布于下纵肌上区、下纵肌下区、垂直肌区、舌根粘膜下区、轮廓乳头区和舌后腺区,偶然也存在于上纵肌区内。在一只正常动物的统计,每侧舌内共有神经节细胞群138个,神经节细胞3127个。 2.分布于舌根部的神经节细胞群及神经节细胞绝大多数,沿舌咽神经及其分支排列的,每侧舌内平均有神经节细胞群49个,有16.7个(33.6%)在神经纤维束内,每侧舌内有1165个神经节细胞。 3.分布于舌体部的神经节细胞群及神经节细胞,主要在下纵肌上、下区和垂直肌区, 常沿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及其分支排列:(1)沿舌神经排列的每侧舌内平均有49.33个神经节细胞群,9.33个(18.92%)在神经纤维束内,平均有1124个神经节细胞;(2)沿舌下神经排列的每侧舌内平均有67.25个神经节细胞群,13.75个(20.45%)位于神经纤维束内,平均有1051.75个神经节细胞。 4.各区舌内神经节细胞,大小有显著差异,其中垂直肌区的神经节细胞体偏小;细胞体以椭圆形和圆形为主,多数为多极神经原,少数为单极神经原。根据尼氏体的排列,垂直肌区和下纵肌上区的神经节细胞群主要由A型细胞组成,轮廓乳头区及舌根粘膜下区的神经节细胞群主要由C型细胞组成,下纵肌下区的神经节细胞群主要由A型和C型细胞组成。双核仁的神经节细胞为42%,3个以上核仁的神经节细胞有24.17%,未见双核的神经节细胞;少数神经节细胞核有1—2个Cajal氏副体。 5.对舌内神经节的起源和机能曾加讨论。  相似文献   
4.
7只成年大白鼠,在脊髓颈膨大一侧,多点注射50%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理盐水溶液后,主要在注射侧发现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外侧核、穹窿周核、下丘脑前核、背内侧核、室周核、下丘脑后核、交叉上核和视上核等9个神经核都有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HRP标记神经元。其中室旁核数量最多,下丘脑外侧核次之。其它核数量较少。下丘脑投射到脊髓的神经纤维中可能有部分纤维参与下丘脑针刺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2只大白鼠,腹腔麻醉,经腹侧暴露垂体,在直视下将HRP溶液注入垂体后叶,在视前核交叉上部、视前室周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隔三角核、终纹床核、室旁核外侧亚核、内侧亚核、背内侧亚核和后亚核、视上核、前连合核、环状核、穹窿前、后核、内侧前脑束核、交叉后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和未定带都观察到数量不等、形状不一的标记神经元,证明这些核都发出纤维投射到垂体后叶。终纹床核和视上核分别有几个部分,它们发出纤维投射到垂体后叶,其功能问题也曾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成年大白鼠11只,在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下,暴露甲状腺,将30-40%的HRP2-4微升注入右侧甲状腺侧叶,结果除在注射侧的颈交感神经节中出现标记细胞外,并在同侧的凝核、迷走神经背核、脊上核、背内侧核、副神经脊髓核、后疑核和中央管外侧灰质中发现数量不等、形态、大、小不同的标记细胞,其中以疑核标记细胞的数量最多,其他核则较少,并且在对侧疑核、脊上核和背内侧核中也有少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7.
脑干神经元投射到脊髓的纤维,除传递运动信息外,并对感觉传入信息起反馈作用,产生下行抑制和提高痛阈与针刺镇痛有关。  相似文献   
8.
30只大白鼠,一侧颈迷走神经干内注射HRP后,在两侧迷走神经背核、脊上核、背内侧核和同侧疑核、面神经后核、后疑核、副神经脊髓核、闰核及舌下神经核出现HRP逆行标记神经元。两侧迷走神经背核的尾部相互合并,构成迷走神经背核联合部。对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的标记神经元胞体作了测量。迷走神经背核内三类不同大小的标记神经元,它们的近似体积分别为:4646.9±29.50;1943.2±702.1;721.9±163.7立方微米。在疑核内有两类不同大小的标记神经元,它们的近似体积为:8048.6±3987.1;3073.9±579.9立方微米。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上,胰腺恶性肿瘤大部分为原发肿瘤,胰腺转移癌少见[1]。胰腺转移癌与胰腺原发肿瘤鉴别困难,极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目前,胰腺转移癌国内外尚无统一治疗标准,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针对原发肿瘤的综合治疗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个体化差异较大。近期,笔者接诊1例宫颈鳞癌胰腺转移患者,现将病例资料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用石蜡镀银法染色的猫眼外直肌的切片中,观察到下列的结果: 1.猫眼外直肌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在单位面积中,神经末梢的数量比它的蚓状肌要多得多。 2.猫眼外直肌运动终板的大小和形状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形状可分为叉状运动终板、树枝状运动终板、花瓣状运动终板和爪状运动终板四种类型。少数已有运动终板的肌纤维,尚接受副末梢的供给。 3.和运动纤维伴行的细纤维,一部分是运动纤维的分支,它们参与运动终板的组成。有一些细纤维除开分支组成运动终板外,其本干穿出运动终板,末端形成梭状肿大,终止于其他的肌纤维。 4.猫眼外直肌的两端,紧靠肌腱的附近,存在着少数形态较简单没有结缔组织膜包被的肌膜。 5.猫眼外直肌内有很丰富的感觉末梢。葡萄状感觉末梢的数量最多,是眼外直肌最主要的本体感觉末梢;并且还有少量的肌梭和螺旋状感觉末梢。在结缔组织中,有游离感觉末梢、丝球状感觉末梢、树枝状感觉末梢和芽状感觉未梢。 6.Marsland,Glees和 Erikson的石蜡镀银法,是一个较简便而稳定的神经末梢的染色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