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129名流浪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4.985,-4.720,-2.291,-3.798,-4.826,-3.623;P0.05);男生敌对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573,P0.01);二次以上流浪的儿童焦虑、偏执、强迫显著高于初次流浪的儿童(t=2.55,1.98,2.272;P0.05);留守过的流浪儿童偏执、精神病性分数显著高于未留守过的流浪儿童(t=2.398,2.234;P0.05)。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问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亲社会行为相关性较弱(P0.05)。结论负性经历对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负性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与问题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特点,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应付方式问卷(Cop ing S ty le Scale)对32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的机遇心理控制源得分最高(3.48±0.82)分,其次是内控、有势力他人分别为(3.13±0.72)分和(3.04±1.02)分;②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幻想、自责的应付方式得分最高分别为(0.69±0.20)分和(0.63±0.25)分,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得分最低[分别为(0.43±0.16)分、(0.45±0.18)分和(0.55±0.29)分];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呈显著相关(P<0.05);④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遇心理控制源对成熟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F=4.743,P<0.01),有势力他人心理控制源对不成熟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F=7.121,P<0.01),内控性和机遇心理控制源对混合型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F=16.741,P<0.001)。结论焦虑症患者面临应激事件时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这与其心理控制源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流浪儿童自我意识、问题行为及人格三者的相互关系,为日后问题行为的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了60名流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长处与困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流浪儿童多经历过留守,重要他人去世等负性经历,经历过留守的流浪儿童合群、幸福和满足感得分低于未经历过留守的流浪儿童,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未经历过留守的流浪儿童;2)人格的神经质、精神质与自我意识、问题行为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3)人格的神经质、精神质在自我意识对问题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自我意识通过人格的中介机制对流浪儿童问题行为发挥作用,提升流浪儿童自我意识的同时应引导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