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术治疗重度眼外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分析睫状体功能对FCVB植入手术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01/2020-07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接受FCVB植入手术的重度眼外伤患者10例10眼。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进行睫状体功能评分,评分≤5分者判定睫状体功能衰竭:其中评分>5分者8眼,评分≤5分者2眼。术后随访1~31mo,检查患者BCVA、眼压,观察前房、视网膜复位情况、球囊位置及术后不良反应。

结果:纳入9眼无晶状体眼患者FCVB植入过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 1眼有晶状体眼患者在FCVB植入过程中出现上方部分虹膜根部离断。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FCVB位置良好,视网膜复位率100%。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术前和末次随访的BCVA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前睫状体评分>5分组(8眼)中,有2眼各补充手术1次,1眼补充手术2次。睫状体功能评分≤5分组(2眼),1眼补充手术1次,1眼补充手术5次。

结论:FCVB可用于治疗重度眼外伤患者,但不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患者术前的睫状体功能状态可能与FCVB植入术后持续性低眼压、浅前房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增殖的影响,以探索体外培养HAMSCs的最适条件。方法分离、培养HAMSCs,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及检测。实验组将bFGF分为0.1、0.5、1、5、10、20、40、80ng/ml共8个浓度组;阴性对照组只加HAMSCs,不加bFGF;空白对照组只加培养基。各组孵育48h后加入Am-Blue试剂,继续孵育,待培养基由靛青蓝色开始变成粉红色时取出用酶标仪测量各组的吸光度(OD),重复3次实验。结果 0.5、1、5、10、20、40、80n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ng/ml组与0.5、1、5ng/m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ng/ml组与40、80ng/m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表明bFGF促增殖作用最强的最小浓度为10ng/ml。结论 bFGF能够促进HAMSCs增殖,且促增殖作用最强的最小浓度为10ng/ml。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建立糖尿病性兔角膜上皮细胞培养模型.方法 按照析因设计方法将葡萄糖浓度(25、40、60 mmol/L)和培养时间(24、48、72 h)进行全面组合,应用SunBioTM Am-Blue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检测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量化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前房角的变化.方法 收集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眼科2014年5~12月收治的116例(125只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应用AS-OCT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测量其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结果 术前1 d和术后1 d比较,全部患者眼压由(13.91±3.08) mmHg降至(11.89±3.47) mmHg,中央前房深度由(2.90±0.53) mm加深至(3.65±0.49) mm,鼻侧前房角宽度由(21.34±6.43)°加宽至(37.47±8.31)°,颞侧前房角宽度由(21.51±6.40)°加宽至(37.48±8.17)°,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侧及颞侧前房角宽度术前以及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可明显增加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宽度,AS-OCT对术后早期眼前段的观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期行Ⅱ期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8-06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共41例41眼,按照Ⅱ期玻璃体切除术时间分为:早期组(伤后≤6d)24眼,常规组(伤后7~14d)17眼。术后随访以6mo为节点,比较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发生率、视力、并发症情况。

结果:早期组视网膜复位率为92%,常规组为76%,两者无差异(P=0.692)。早期组TPVR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14),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好于常规组(U=119.5,P=0.001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结论: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伤后6d内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术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增殖的影响,以探索体外培养HAMSCs的最适条件。方法分离、培养HAMSCs,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及检测。实验组将bFGF分为0.1、0.5、1、5、10、20、40、80ng/ml共8个浓度组;阴性对照组只加HAMSCs,不加bFGF;空白对照组只加培养基。各组孵育48h后加入Am-Blue试剂,继续孵育,待培养基由靛青蓝色开始变成粉红色时取出用酶标仪测量各组的吸光度(OD),重复3次实验。结果 0.5、1、5、10、20、40、80n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ng/ml组与0.5、1、5ng/m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ng/ml组与40、80ng/m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表明bFGF促增殖作用最强的最小浓度为10ng/ml。结论 bFGF能够促进HAMSCs增殖,且促增殖作用最强的最小浓度为10n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2 mm无缝线透明角膜活瓣切口术后眼内炎与眼内压的关系.方法 60只白兔60只有眼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眼压组(27只眼,手术结束时控制眼内压20~25 mmHg)、低眼压组(27只眼,手术结束时控制眼内压10~15 mmHg)和空白对照组(6只眼,角膜未作切口).术后1min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0.2 g/1ml) 0.1 ml.分别于术后12 h、24 h测定兔眼前房水荧光素钠浓度.结果 低眼压组术后12 h、24 h前房水荧光素钠浓度显著高于高眼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眼压组和高眼压组术后12h、24 h眼压与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短期内适度高眼压可促进透明角膜活瓣切口的自行闭合,防止结膜囊内液体通过切口倒流回前房,从而降低眼内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