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心房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明胶酶)变化的影响,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房颤发生的组织学因素。方法健康成年犬腹腔注射优甲乐建立甲状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段观察明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犬给药后明胶酶活性和合成增加。结论甲状腺激素导致心房肌组织明胶酶变化,从而为房颤发生的提供了组织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肺静脉在心房颤动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异常心脏节律。起搏电生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心房颤动均为源自肺静脉壁内心肌组织(即肌袖)的异位搏动病灶所触发。但是,心房颤动肺静脉起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释,目前认为与肺静脉内心肌自律性升高,触发活动及折返有关。对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及维持机制的研究,对于指导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对犬心房电生理特征和连接蛋白Cx43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发生房颤的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0)。给实验组犬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L-Thy)80μg/(kg·d),持续8个月,以建立犬甲亢动物模型,分别于0、2、4、6和8个月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Western blot检测心房连接蛋白Cx43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x43表达及分布的改变。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L-Thy组犬第4、6、8个月AERP明显缩短(P<0.05),左右心房Cx43表达显著下降(P<0.01),两组左房Cx43的表达量的差值显著高于两组右房Cx43表达量的差值(P<0.05),左右心房分布于细胞两端的Cx43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甲状腺激素导致的心房电重构和连接蛋白的重构是甲状腺激素所致心房重构过程的一部分,参与促成了甲亢性心脏病房颤的发生、发展及维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导致的心房肌组织学重构,从而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房颤发生的组织学因素.方法 健康成年犬腹腔注射优甲乐建立甲状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段观察心房肌形态结构,测定心肌细胞直径,苦味酸天狼星红染偏振光测定胶原亚型.结果 实验组犬给药后组织学检查心肌坏死、空泡变性、纤维化.甲状腺激素导致左右心房纤维化异质改变,左房胶原蛋白合成、胶原容积分数高于右房,胶原组分改变.结论 甲状腺激素导致心房肌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胶原亚型改变,心房组织学显著重构.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犬复杂碎裂心房电图的神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自主神经在心房颤动时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均分为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乙酰胆碱(Ach)组,每组6只.麻醉后开胸,分别于两组犬心耳表面局部应用Iso溶液或Ach溶液,诱发心房颤动.经心外膜记录两组犬的心房电图,分别标记CFAE和非CFAE位点,测定CFAE和非CFAE位点心房组织的自主神经密度.结果 Iso组CFAE位点心房组织交感神经密度[(4.23±1.15)×103μm2/mm2]显著高于非CFAE位点[(0.33±0.13)×103μm2/mm2,P<0.001],Ach组CFAE位点心房组织副交感神经密度[(7.37±1.43)×103μm2/mm2]明显高于非CFAE位点[(0.53±0.14)×103μm2/mm2,P<0.001].结论 房颤时CFAE多位于心房自主神经密度较高的区域,自主神经可能是CFAE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并鉴定成年犬甲亢性心脏病动物模型,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导致的心房肌组织学重构提供基础。方法:健康成年犬腹腔注射优甲乐建立甲亢动物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段观察成年犬心率、体温、体重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犬给药后,心率增快、体温上升、体重下降、心脏结构变化明显、血T3升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成年犬甲亢性心脏病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心房肌组织学重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定量研究犬左心房(LA)及肺静脉(PV)不同区域心脏自主神经的分布,并探讨其在心房颤动中的意义。 方法 8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于急性生理实验后立即处死,分别收集左心房后壁(PLA)、左心房顶(LAR)、左心房前壁(ALA)、房间隔(IAS)、左心耳(LAA)及肺静脉(PV),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标记交感、副交感神经,定量测定不同区域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度。 结果 交感、副交感神经在左心房和肺静脉不同区域间的分布相似。不同区域交感神经密度,除PV vs. PLA(P= 0.211), IAS vs. LAR (P =0.140)及 LAR vs. ALA(P=0.204)外,其余区域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不同区域副交感神经密度,除PV vs. PLA (P= 0.256), IAS vs. LAR (P= 0.130), LAR vs. ALA (P= 0.238)及 ALA vs.  LAA (P= 0.124)外,其余区域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不同区域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度由高至低依次均为:PLA>PV>IAS>LAR>ALA>LAA。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度从心房及肺静脉组织外层、心肌层至内层呈梯度下降,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静脉近端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度明显高于远端(P<0.001)。 结论 心脏自主神经在LA及PV呈区域异质性分布,这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在房颤的消融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