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克隆并测定了克里米亚 刚果出血热病毒 (CCHFV)中国分离株 (新疆出血热病毒 ,XHFV)BA8816 6株核蛋白 (NP)基因的序列并实现其在细菌中的高效表达与临床诊断的应用。方法 病毒RNA经RT PCR扩增出完整的NP基因。将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并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32a ,使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 2 1中高效表达。将融合蛋白经初步纯化后包被ELISA板用于抗体检测。结果 XHFVBA8816 6株NP基因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XHFV的NP基因和蛋白序列同源性较高 ,在进化树上形成独立的分支。BA8816 6株NP基因编码 4 82个氨基酸的核蛋白 ,推测的相对分子质量 (Mr)约为 5 4× 10 3。在细菌中表达的融合蛋白经印迹试验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以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疫区人和动物血清的结果与IFA一致 ,并与临床诊断有很好的符合率。结论 BA8816 6株与其它XHFVBA6 6 0 19、BA84 0 2的NP基因在进化上关系密切 ,综合M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 ,人源分离株BA8816 6可能是来自蜱的BA84 0 2变异株。表达于细菌中的核蛋白可作为安全的诊断性抗原用于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特异、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2.
膜蛋白Fas及其配体FasL系统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Fas/FasL(CD95 /CD95L)的相互作用是启动哺乳动物细胞进入编程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的一个重要的主导途径。因其不仅参与体内的免疫优先 (im muneprivilege)、克隆选择、上、下调免疫反应等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 ,而且还与很多病理反应密切相关 ,因而倍受关注[1 3] 。本文综述Fas/FasL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1 Fas/FasL系统概述1989年 ,两个研究小组独立地鉴定出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的新型膜蛋白—Fas(又称APO 1,分子编码CD9…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我国陕西西安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患者流产胎儿肝分离的病毒84FLi株的全S片段基因序列,了解其分子特征,并确定其在汉坦病毒(HV)种系发生中的位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S基因的cDNA,直接用PCR产物或克隆入pMD18-T载体中测序。结果:84FLi株的全S基因共由1688个核苷酸组成,四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A31.39%、C19.25%、G23.04%和T26.30%,GC含量为42.29%,AT含量为57.71%。最大开放读码框为37~1326,共编码429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84FLi株与汉滩病毒(HTN)型同源性高于与其他型HTV的同源性。84FLi株与中国毒株Chen4和RG9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而与HTN型国外毒株距离较远,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84FLi株属于HTN,并与国内分离的HTN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选育出在Vero细胞上繁殖力强、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好的汉滩病及汉城病毒候选株。方法 国内外分离的16株汉坦病毒(HV)在Vero细胞上进行连续终末稀释传代,研究各株的繁殖特性及传代后病毒滴度及抗原量的变化。结果 经过5次终末稀释传代,选育出L99(汉城病毒)和84FLi(汉滩病毒)2株滴度高且稳定的病毒,在Vero细胞上具有良好和适应性,7~10d毒力接近峰值。ELISA测抗原量高峰则在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新型杆状病毒载体,并利用其将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Y)中国分离株(新疆出血热病毒,xHFY)BA88166的核蛋白(NP)基因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将人巨细胞病毒(CMv)立即早期(IE)启动子连接至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l多角体启动子下游形成新载体PCB1,然后将xHFY NP基因克隆至该载体,通过重组质粒转染和病毒感染,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和vero)及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连接至PCB1的xHFV NP基因均能在相应的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检测xHF血清,与ELISA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与临床诊断有很好的平行性。结论 新型杆状病毒载体能够驱动外源基因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不仅能方便快速地制备诊断抗原,还具有发展重组病毒疫苗和基因治疗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天山黑客——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是分节段单负链RNA虫媒病毒。该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为典型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疾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死率高达67%。  相似文献   
8.
Crimean Congohemorrhagicfever(CCHF)wasasevere infectiousdiseasewithaveragemortalityof10% 50%. Thecausativeagent,thetick borneCCHFvirus,which causedthefirsthumancasein1945inCrimeanpeninsula, wasfirstisolatedin1956fromafebrilechildinformer BelgianCongo(nowZ…  相似文献   
9.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是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为典型特征,病死率极高。CCH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是分节段单负链RNA虫媒(蜱传播)病毒。世界许多地区的动物和人群中有CCHFV抗体,表明病毒已不限于发病地区。本文综述了该病的分布特点和流行环节,特别指出硬蜱、鸟类迁徙及人类的活动(如旅游、动物贸易)等因素对CCHFV扩散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是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为典型特征的病死率极高的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发生的CCHF称为新疆出血热(XHF)。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诊断、抗体检测及抗病毒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