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双源CT增强扫描定性和定量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准确性。 方法 采用双源CT对离体冠状动脉进行0.6 mm层厚横断面增强扫描,将CT值>130 HU的斑块定性为钙化斑块,依据钙化斑块在管壁横断面上的弧度将其分为3型:轻度钙化、中度钙化和重度钙化。计算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并与病理分型和所测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对比。 结果 病理切片发现钙化斑块69个,DSCT发现57个,双源CT检测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斑块的敏感性分别为88.3%、100%和100%。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双源CT高估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相差(3.2±2.0)%、(4.9±4.7)%和(14.7±8.2)%,P<0.05。 结论 双源CT增强扫描能够检测定性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病理对比,双源CT高估了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低剂量CT能谱纯化技术联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对显示肺磨玻璃结节(GGN)及测量其体积的影响。方法 将20枚模拟GGN随机置于模拟成年男性的胸部体模肺中,以常规低剂量(A方案)及管电压Sn 100 kV能谱纯化技术(B方案)行CT扫描,并以滤波反投影法(FBP)及ADMIRE(强度1~5)进行重建;通过观察模拟GGN的CT值标准差(SD)、体积、体积相对误差(RVE)、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评估B方案的价值。结果 B方案各重建方式模拟肺GGN CT值SD均高于A方案(P均<0.05);相同方案不同重建方式所得CT值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相同方案不同重建方式模拟肺GGN CT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ADMIRE-4、ADMIRE-3、ADMIRE-5、ADMIRE-2、ADMIRE-1及FBP;相同重建方式下,B方案所获CT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低于A方案(P均<0.05)。相同方案下,不同重建方式模拟GGN RV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基本随FBP及ADMIRE强度增高而呈递减趋势。以FBP、ADMIRE-1、ADMIRE-2及ADMIRE-3重建图像时,B方案模拟GGN 的RVE均大于A方案(P均<0.05)。A、B方案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51 mSv及0.12 mSv。结论 采用管电压Sn 100 kV超低剂量CT能谱纯化技术结合ADMIRE-4检测体模GGN,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维持图像质量及测量其体积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使用迭代重建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TCA受检者共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72±14.51)岁。将其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A组270 mg I/m L、B组350 mg I/m L、C组370 mg I/m L。A组管电压100 k V,B、C组管电压120 k V,3组管电流为200~250 m As。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影像质量;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计算影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来客观评价影像质量。同时记录受检者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注射的容量和浓度,分别计算受检者辐射剂量和碘用量。3组受检者年龄、DLP、有效剂量(ED)、信号强度、噪声、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性别、影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冠状动脉段显示质量达诊断需求者有1 210段(98.94%)。3组之间在冠状动脉各段显示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P=0.325)。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及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DLP、ED和碘总量均低于B、C组(P0.05),相对于B组分别降低了约27.58%、27.58%、21.27%,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了约28.21%、28.21%、24.83%。结论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进行CTCA成像,能获得与常规CTCA一致的影像质量,同时明显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注射的碘总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CAF)的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 分析45例接受DSCT (31例)及256 iCT(14例)成像CAF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45例CAF患者的CTC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12.92±3.73)mSv。CAF起自左冠状动脉23例、右冠状动脉13例、起自两者7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动脉1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头臂干1例。CAF单一瘘管33例,多发瘘管12例。瘘入右心系统共40例,其中瘘入肺动脉31例、冠状窦4例、右心房3例、右心室1例、上腔静脉1例;瘘入左心系统5例,其中瘘入左心房2例、左心室2例、肺静脉1例。瘘血管可有纡曲、血管丛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等表现。结论 CTCA检查可无创、准确地显示CAF的部位、走行及并发畸形,可作为临床诊断CAF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名受检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前口服美托洛尔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以4分法对各冠状动脉段的最佳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率、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80名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纳入分析1039段冠状动脉,其中1003段(96.54%)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6.07±1.13)mSv。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总体图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P<0.05),左前降支、左主干图像质量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及各支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变异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当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时,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扫描条件的不同,将90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55mA;B组:管电压110kV,管电流55mA;C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秒。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为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医生共同对CT引导下穿刺针扫描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计算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以扫描长度5cm计算患者的标准化ED(ED标准化)。三组受检者的年龄、DLP、ED、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再采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三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满足穿刺需求(≥2分);三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穿刺针路径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235)。A组的图像SNR及CNR均低于B、C组(P均<0.05)。相对于B组,A组的DLP、ED和ED标准化分别降低约44.16%、44.13%、39.29%;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约78.52%、76.31%、73.02%。结论:超低辐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穿刺针路径和穿刺部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Z-DOM),小螺距薄扫联合iDose4迭代重建对肺磨玻璃密度结节(GGN)模型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方法:对含有12个GGN仿真胸部体模行CT常规扫描,A方案为常规剂量组,参考管电流170mAs,以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采用Z-DOM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以FBP算法重建;C方案采用Z-DOM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以iDose4迭代算法重建。每种方案分别以螺距0.993、0.804、0.601、0.399进行扫描,固定管电压120kV,记录不同方案模拟GGN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图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及扫描时间(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方案下不同螺距模拟GGN的SD、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螺距下C方案模拟GGN的SD值低于A方案与B方案、CNR值高于A方案与B方案(P<0.05);C方案的模拟GGN主观评分高于A方案与B方案(P<0.05);B方案与C方案的辐射剂量较A方案降低(23.2%±0.8%);辐射剂量随螺距减小而降低,螺距0.399时与螺距0.993相比有效剂量(ED)降低(17.2%±0.8%);扫描时间随螺距减小而延长。结论:Z-DOM技术下对胸部仿真体模采用小螺距行CT扫描能在保证GGN图像质量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使图像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肺部CT上甲状腺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随访3750例可显示甲状腺的肺部CT中发现甲状腺病变的450例患者,分析甲状腺CT值、甲状腺结节特征、周围淋巴结等CT表现。连续选取100例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组。统计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采用t检验;各组甲状腺的CT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肺部CT中有无甲状腺显示的受检者间辐射剂量无明显差异。450例患者中以甲状腺肿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最为常见,其次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Graves病及甲状腺肿恶性病变。甲状腺炎85例,腺体CT值明显降低,平均约(54.2±15.3)HU(P0.01)。Graves病35例,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无结节。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共210例,20例甲状腺肿无结节;19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共270个结节,24例结节囊变,59例结节钙化。甲状腺腺瘤92例,84例为单发结节或肿块,8例单侧多发结节,结节可囊变(45例)、钙化(9例)。甲状腺恶性病变28例,17例可见不规则或颗粒状钙化,10例囊变(3例可见壁结节),12例淋巴结增大,病变与正常甲状腺及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结论肺部CT中有较高概率显示甲状腺并发现甲状腺病变,且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双源CT增强扫描检测和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 方法 使用双源CT对冠状动脉进行0.6 mm层厚横断面增强扫描,根据CT值将斑块分为钙化、非钙化和混合斑块。病理分型作为对比标准。 结果 病理切片发现75个斑块,63个斑块被双源CT检测, 双源CT对检测所有斑块的敏感性为84%(63/75),对检测I~III型的敏感性为0%,对检测IV型、Va型、Vb型和Vc型的敏感性分别为77.8%、80%、97.9% 和85.7%。 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非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 (分别是:416.5±94.4 HU、142.8±48.6 HU和46.3±34.2 HU;P<0.05) 有明显差异。以脂质为主的斑块(IV型和Va型)和以纤维为主的斑块( Vc型)的平均CT值(分别是:30.4±24.4 HU和73.3±23.3 HU;P<0.05)有显著差异。 结论 双源CT增强扫描能够检测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平均CT值能够代表斑块的主要成分,且与病理分型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 连续选取60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平均体重指数(25.30±3.15)kg/m2,心率≤65次/分]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根据患者体重选择管电流(400 mA/500 mA);对照组30例[平均体重指数(25.40±3.00)kg/m2,心率≤65次/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流650 mA.分别计算两组的平均有效剂量(ED),以12 cm作为标准扫描长度计算标准化辐射剂量(ED_(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的显示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平均ED分别为(5.97±1.04)mSv和(26.25±2.36)mSv,经标准化后,ED_(标准)分别为(5.49±0.45)mSv和(23.77±1.64)mSv.两组平均ED及ED_(标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研究组ED_(标准)较对照组减少76.62%.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P=0.23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