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肉痛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病死率较高。而生物医用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交叉的一个全新领域,在生物医学上有着十分诱人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纳米无机生物材料、纳米高分子生物材料、纳米复合生物材料作为抗骨肉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大容量全肺灌洗对尘肺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尘肺患者用力肺活量[MD=0.91,95%CI(0.51,1.31),P<0.0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MD=0.60,95%CI(0.27,0.94),P=0.004]、最大通气量[MD=1.23,95%CI(0.70,1.76),P<0.00001]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近期肺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引起红细胞聚集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目前在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安全性实验中发现其引起红细胞聚集现象,是纳米羟基磷灰石血液相容性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体外纳米羟基磷灰石引起红细胞聚集的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形态学观察实验,于2004-03/2006-06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两种不同粒径羟基磷灰石粒子粉体由武汉理工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方法:溶血实验评价材料对兔红细胞的影响,并对材料与红细胞共培养后做细胞形态学观察,Bialsche法检测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与唾液酸的吸附量,绘制吸附等温线,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与唾液酸共吸附作红外光谱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对红细胞形态影响和超微结构观察,不同粒径的羟基磷灰石粒子对唾液酸的吸附量,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唾液酸吸附后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与兔红细胞共培养后可导致红细胞聚集,并且对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两者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结论:纳米粒子与红细胞体外共培养后,降低了细胞的Zeta电位和表面电荷密度,引起红细胞悬浮性下降,可能是导致聚集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碘摄入量不同地区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研究不同碘摄入量人群的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人群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我们在三个不同碘摄入量的农村社区盘山、彰武和黄骅进行甲状腺疾病入户问卷调查共 16 2 87人 (≥ 14岁 ) ,对其中的 376 1人进行体格检查并采血、尿标本及甲状腺B超检查。检测全部尿样的尿碘含量 ;所有血清标本均应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及血清第三代TSH水平。结果显示盘山、彰武和黄骅社区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10 3 15 μg/L、 374 76 μg/L和 6 14 6 1μg/L (P <0 0 1)。我们发现盘山、彰武和黄骅社区TPOAb和TGAb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在TPOAb阳性的人群中 ,黄骅和彰武社区出现临床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率明显高于盘山社区 (P <0 0 1)。虽然三社区TPOAb和TGAb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但是高碘社区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特别是甲状腺自身抗体呈高水平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中99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5.71%.单因素分析显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有显著关系(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体类型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在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安全性实验中发现其引起红细胞聚集现象,是纳米羟基磷灰石血液相容性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体外纳米羟基磷灰石引起红细胞聚集的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形态学观察实验,于2004-03/2006-06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两种不同粒径羟基磷灰石粒子粉体由武汉理工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提供。 方法:溶血实验评价材料对兔红细胞的影响,并对材料与红细胞共培养后做细胞形态学观察,Bialsche法检测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与唾液酸的吸附量,绘制吸附等温线,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与唾液酸共吸附作红外光谱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对红细胞形态影响和超微结构观察,不同粒径的羟基磷灰石粒子对唾液酸的吸附量,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唾液酸吸附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与兔红细胞共培养后可导致红细胞聚集,并且对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两者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结论:纳米粒子与红细胞体外共培养后,降低了细胞的Zeta电位和表面电荷密度,引起红细胞悬浮性下降,可能是导致聚集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HA/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过程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羟基磷灰石(HA)/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的实验依据,采用HA/PDLLA复合材料和纯PDLLA材料对照组进行骨内植入实验,通过X线和组织学观察,从组织学角度研究了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引导成骨的过程和实际愈合效果,并探讨了成骨机制。体内植入实验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HA/PD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度的生物降解性能、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和骨传导性能。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机体后,体内的无菌性炎症轻微,新骨形成速率高于纯PDLLA材料。HA微粒的存在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避免材料过早丧失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天然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论述了长骨缺损对修复材料的要求,提出了通过材料复合、仿生设计和快速成型制备功能梯度长骨修复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介导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介导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pGenesil-1质粒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用均相沉淀法制备nHAP;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结构;经超声分散及碳酸钠预处理后,在pH值7.4环境下应用多聚赖氨酸(PLL)修饰nHAP;实验分为nHAP-PLL组、脂质体组及对照组,分别配制转染复合物并转染A549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pGenesil-1的转染率。结果 透射电镜下nHAP呈针状颗粒,粒径较均匀,约(15~20)nm×(60~80)nm,分散程度良好;nHAP-PLL组和脂质体组均见EGFP表达阳性的A549细胞,对照组未见EGFP表达阳性的A549细胞;nHAP-PLL组pGenesil-1转染A549细胞的转染率为(31.8±1.9)%,与脂质体组的转染率 (33.4±3.7)%无差异(P>0.01),对照组未见转染阳性的A549细胞。结论 nHAP经PLL表面修饰后可介导人肺癌A549细胞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