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唯一手段。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吗替尼的成功临床实践为CM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改进开启了新的思路。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ML的现状、进展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吗替尼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8月至2004年6月157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发生87例次肺部并发症,其中15例患者发生2次以上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2%。直接死于肺部并发症者37例(23.6%),发生中位时间103d(1~886d)。其中细菌性肺炎32例,间质性肺炎8例,肺真菌病3例,肺水肿3例,肺结核2例,肺栓塞1例,2种或2种以上病原所致的肺部并发症3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疾病状态、供受者关系、HLA配型相合程度及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肺部并发症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移植时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是与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并比较以CD3+CD4双标记法和以CD3+CD8双标记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全血以PMA和伊能霉素刺激培养4h,以三色标记法流式检测T亚群Ⅰ、Ⅱ型细胞因子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CD3、CD8、CD4抗原在刺激后明显下调,但是不影响T亚群比例值。以CD3+CD8双标记法检测了23例正常成人,n1和Tcl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2.6%(0%-23.8%)和2.2%(0%-23.3%)。T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2.8%(0.7%-13.3%)和1.6%(0%-5.1%)。以CD3+CD4双标记法检测了12例正常成人,Th1和Tc1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8%(0%-15.6%)和1.8%(0.3%-18.6%),Tr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0%-6.5%)和1.2%(0%-10.6%),均与以CD3+CD8标记检测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以CD3-FTTC和CD8-PerCP双标记法检测了17例正常人的IL-2表达,IL-2阳性的CD4^+T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为3.7%(0%-30.0%),高于CD8^+IL-2^+T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0%(0%-1.7%),P=0.005。结论可以建立有效的流式检测正常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方法。以CD3+CD4双标记或以CD3+CD8双标记检测分析T亚群的Ⅰ、Ⅱ型细胞比例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IL┐2免疫治疗韩明哲严文伟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天津300020)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2]。ASCT治...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医辨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中医辨证特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本病治疗提供临床辨治依据.方法:对62例GVHD患者按急慢性分组共计85例次进行中医辨证观察.结果: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50例次,湿热型占68%,半数有肝损害黄疸,血热阴虚型占32%,病情偏重者较多;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35例次,湿热型占25.7%,且多兼阴虚、血瘀,阴虚型占74.3%.结论:GVHD常见基本中医证型为湿热和阴虚型.aGVHD以湿热型多见,重症患者在血热阴虚型中易见;cGVHD则以阴虚型为主;随着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长阴虚证型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细胞因子IL-2、IL-6、TNF-α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7例SAA接受allo-HSCT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OS)、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细胞因子水平与OS及主要移植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SAA患者包含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 78例(66.7%),非亲缘供者allo-HSCT 12例(10.2%),单倍体相合供者alloHSCT 27例(23.1%)。所有患者5年OS率为76.0%(95%CI:64.4%-87.5%)。a GVHD累积发生率为49.6%(95%CI:40.4%-58.8%);c GVHD累积发生率为31.6%(95%CI:23.1%-40.2%)。接受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的患者,其5年OS率明显优于替代供者(82.3%±6.6%vs 61.3%±11.7%)(P0.05)。HLA匹配程度、供者年龄、移植后巨细胞病毒/EB病毒(CMV/EBV)血症是影响a GVHD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增高的患者,移植后血小板植入较快(14.6±1.8 vs 18.3±2.6 d)(P=0.05);血清TNF-α增高的患者,移植后CMV/EBV血症发生率较低(37.8%±11.1%vs 58.8%±16.8%)(P=0.029)。结论:HLA匹配同胞供者allo-HSCT是SAA患者有效治疗手段;供者选择仍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和TNF-α水平增高可能预示allo-HSCT后患者血小板植入加快,CM V/EBV血症发生率减低。  相似文献   
8.
异基因骨髓移植HCM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和感染后所致疾病(HCMV病)是骨髓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HCMV病尤其是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达70%,所以积极预防和治疗HCMV感染和HCMV病具有重要意义。现就H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收集和分析了来自世界175个以上的移植组的详细资料.目前IBMTR资料库中的病例已超过8000例.本报告介绍了白血病和重型再障的骨髓移植(BMT)现状及在过去一年中分析得到的几个重要发现和明年的研究计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本文分析了1978年1月至1987年12月间的ALL患者经HLA相合同胞BMT报告,确定其复发危险因素和无病生存概率.5年复发概率:CR_1组(B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1991至2006年共有12例重型AA(SAA)、4例慢性AA(CAA)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回顾性分析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及移植疗效等。结果造血重建14例(87.5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和BPC≥1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11~16)天、14(10~33)天;其中6例患者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患者发生慢性局限型GVHD。16例AA患者中未植入死亡1例;移植排斥(GR)3例(18.75%),其中死亡1例、自身造血恢复1例;至随访截止,存活13例(81.25%),中位生存10(0.5~84)个月。结论allo-HSCT是治疗AA的有效方法之一,加强移植前后免疫抑制处理的强度,减少GR、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