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BMSCs,损伤后24h、移植后1、3、5周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检测B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移植的B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5周后有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MAP2);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周后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结构较完整。结论B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向脊髓损伤处聚集并存活分化,促进神经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 cells,BM 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N F)联合应用对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寻求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疗法。方法:采用改良A llen打击法建立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观察3d再分别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BM SCs、BD N F和BM SCs BD N F干预。脊髓损伤移植后1、3、5周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及CSEP评测,5周观察脊髓结构的变化。结果:与BM SCs组、BD N F组相比,移植后第5周,BM SCs BD N F联合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结构恢复较好,第3周、5周后,BM SCs BD N F组的CSEP和改良Tarlov评分亦明显好于BM SCs组和BD N F组(P<0.01)。结论:BM SCs和BD N F联合移植对急性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体重约300g,雌雄不限。体外分离、培养、纯化MSCs,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SCs表面细胞标志CD34、CD45、CD29、CD90。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暴露T10段脊髓,将一直径为3mm的圆形薄铜垫片置于T10段脊髓表面,以重量为10g的砝码,从5cm高度自由坠落打击该垫片,造成T10段脊髓冲击伤,损伤组24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建立后24h,损伤组随机分为实验组14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及假手术组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MSCs,对照组经静脉注射PBS。损伤后24h、注射MSCs后1、3、5周评价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检测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结果细胞CD34、CD45阴性表达,CD29、CD90阳性表达。实验组运动功能改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的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注射MSCs3~5周后部分细胞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的Brdu阳性细胞。结论MSCs经静脉注射后可向脊髓损伤处聚集并存活,促进神经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在脊髓损伤中的定向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bonemarrowstromalcells,rMSCs)静脉移植在体内的定向迁移。方法分离培养r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rMSCs静脉移植组。假手术组、rMSCs静脉移植组同时于大鼠损伤后72小时经尾静脉移植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MSCs。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结果r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5代,细胞数可达1~2×1011个,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阴性,CD29、CD90表达阳性。移植的r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5W后即有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MAP2)。结论rMSCs体外扩增迅速,具有干细胞特性,经静脉移植在宿主体内可向损伤区脊髓聚集存活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8月我院胫骨Pilon骨折患者28例,按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分为Ⅰ型3例,Ⅱ型18例,Ⅲ型7例.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6~25个月的随访,根据Mazur制定的踝关节症状评分标准评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