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究尚少,测量数据也多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或CT中获取,而从MRI中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与L5/S1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目的:观察L5/S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应改变,筛选出椎间盘重吸收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具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单纯接受非手术治疗L5/S1突出节段发生重吸收现象。MRI测量冠状面上的最大突出层面的突出面积、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α)、L5/S1椎间盘角(β)、椎间隙高度、腰骶关节角、骶骨平台角、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将腰骶矢状面参数在R软...  相似文献   
2.
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免疫疾病,该病主要累及脊柱与骶髂关节等,晚期致残率高。目前,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靶点不明确,干预措施未达成共识。因此,进一步探究其该病的发生机制对临床运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非编码RNA可调节蛋白质翻译,参与了AS的生理病理变化,与AS的进展密切相关,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及潜在靶点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非编码RNA通过调控骨代谢、炎症反应、细胞死亡与自噬途径参与AS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索AS的的临床潜在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腰痛病"的范畴,与脊柱和督脉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基于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督一体"论,从整体观念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思路,以期能总结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特点和用药思路,积极传承和探索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结合中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颈椎疾病常用的一种手法,由于其操作安全简便,疗效肯定,广泛应用于临床.颈椎定点旋转手法若操作得当,则效果明显,反之,则易引起医源性损伤.因此,对于该手法的相关知识及手法操作要点等必须熟练掌握.本文将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相关机制、手法分类、临床应用及风险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近年来运用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检索2009~2019年运用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统计所有耳穴并进行频次汇总,再使用SPSS 25.0将耳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频次分析可知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穴位共31个,耳廓穴位26个,耳背穴位5个,使用总频次187次,累积频次13856次;聚类分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腰椎,坐骨神经,神门,皮质下,肾,骶椎,肝;其余穴位归为第二大类。结论:运用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取穴配伍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它不仅跟中医的病因病位有关,而且跟症状处理和辨经治疗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与腰椎两侧小关节共同构成的椎体间三关节复合体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结构,当脊柱稳定的因素改变时,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小关节退变会引起相应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一系列脊柱疾病。因此,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滑脱、腰椎小关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脊柱相关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指导相关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小关节退变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是传统手法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颈椎相关疾病,尤其对于颈椎小关节紊乱等疾病有明显优势。由于其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运用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手法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患者的个体差异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基于此,本文将该手法的技术操作等相关事项以及操作心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主要有三类:理筋类手法,主要有揉法、推法、按法、捏拿等,通过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功能;牵引类手法,如拔伸牵引、屈曲牵拉等,可以增加椎小关节间隙,调整移位,恢复生理曲度从而缓解疼痛;整复类手法,如旋转复位法、颈部斜扳法、侧旋提推法等,可以纠正整复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瑶医药理论探讨瑶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和检索数据库,收集关于瑶医治疗RA的方药.对药物进行使用频次分析,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瑶医治疗RA的用药规律和特色.结果 (1)共收集到瑶医治疗RA的方剂126首,涉及药物302味,其中祛风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