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症状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07—2019-06采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症状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Rankin量表(mRS)等综合评估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0例患者共11条闭塞的颈内动脉均成功开通。10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脑出血病情加重,经治疗后好转;1例术中出现颈动脉夹层,经支架覆盖后夹层消失;1例开通的颈内动脉1周后再次闭塞症状,症状无加重;1例术后1 a开通的颈内动脉C1段支架内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明显改善;其余6例未发现并发症。10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6.4±4.6)分,术后90 d为(3.2±2.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3 7,P=0.037 8)。10例患者术后90 d MoCA评分(22.2±5.2)较术前(18.8±4.4)增加(t=3.355 6,P=0.008 4)。术后90 d随访mRS 0~2分7例(良好预后率70%)。结论初步应用血管内治疗非急性期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安全有效,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及认知障碍明显恢复,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正>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层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一般人群发生率可达20%~30%~[1]。眩晕多由前庭器官障碍引起,按照部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越占眩晕患者的10.1%~11%,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通常对患者生命造成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庭自旋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xt, VAT)、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在中枢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和对照组(周围性眩晕患者68例、健康志愿者36 例)进行VAT和TCD检测,计算检查两种方法完成率和敏感性等指标; 比较中枢性眩晕组和对照组VAT、TCD参数水平的差异。结果 190例研究对象TCD完成率(100%)高于VAT完成率91.6%(P<0.05); 中枢性眩晕组、周围性眩晕组、健康对照组VAT完成率分别为93%、88.2%、94.4%(P>0.05)。完成2个检测方法的174例研究对象,中枢性眩晕组水平增益增高高于其他组(P<0.05); 周围性眩晕水平增益降低高于其他组(P<0.05); 周围性眩晕组中非对称性异常高于其他组(P<0.05); 三组间的水平相移、垂直相移、垂直增益无明显差异(P>0.05); VAT法对中枢性眩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拟然比、阴性拟然比分别为85%、94.7%、12.41、0.16; TCD法分别为52.5%、89.4%、2.73 、0.53; 2种方法联合为92.5%、86.2%、6.19、0.09。结论 VAT和TCD对诊断中枢性眩晕的价值各有优劣,VAT比TCD更灵敏、准确,而TCD法更简便,检查完成率更高,2种方法联合时诊断的敏感性增加,提高了中枢性眩晕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左侧腋动脉长8.90 cm,起始口径为6.85 mm,经正中神经内侧根的前面下行,于大圆肌腱下缘延续为肱动脉(中段外径3.74mm).该侧腋动脉在第二段外下缘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4.41cm,起始外径5.30 mm).该动脉干从正中神经内、外侧根之间穿过后行向外下,分为内、外2个分支:(1)内侧支为变异肩胛下动脉,长2.03 cm,起始外径为4.11mm.该动脉沿肩胛下肌下缘行向内下方,除了发出正常行程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外,还在距起点0.64 cm处发出肌支至肩胛下肌(起始外径为1.05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Trevo支架用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01—12采用Trevo支架行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等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过1~3次取栓后,10例患者mTICI达到2b~3级再通。术后1例出现脑出血,另1例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加重,其余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不同程度改善。12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2.4±4.6)分,出院时为(7.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45,P=0.0314)。12例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65.8±26.9)较入院时(42.1±17.2)增加(t=-2.8021,P=0.0172)。术后90 d随访mRS 0~2分8例(66.7%)。结论 Trevo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206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病后2~3月门诊或住院复诊时认知功能评价分为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记录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及脑梗死高危因素(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OCSP(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入院生化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基本资料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 单因素高危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显示患者吸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系(P<0.05);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入院生化检查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示MMSE评分与甘油三酯、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标准系数为0.261,0.170,0.418,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标准系数为-0.704,P<0.05),胆固醇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标准系数为0.196,P>0.05); 行×列表卡方检验分析各种急性脑梗死分型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显示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早对可能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可能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IVUS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与狭窄程度。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69%)及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狭窄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越来越重(P0.05),而外弹力膜横截面积越来越小(P0.05)。重度狭窄组有更大的纤维组织面积(P0.05),而轻度狭窄组钙化组织面积及坏死核心面积更大(P0.05),并且三组狭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越来越高(P0.05),而钙化组织比例及坏死核心比例却越来越小(P0.05)。相关性分析示管腔狭窄程度与纤维组织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03),而与钙化组织及坏死核心比率呈负相关(r=-0.375,P=0.011;r=-0.348,P=0.015)。轻度狭窄组斑块以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TCFA)和钙化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CaTCFA)为主。结论: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能够为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在诊断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