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周血浆细胞分泌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7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科门诊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健康对照组人员来自体检科门诊志愿者,分为3个组:活动性结核病组(104例)、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感染组(26例)和健康对照组(33名)。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4d后收集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浆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各组收集的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所有数据均使用GraphPadPrism5.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LISA法检测的诊断价值,得出敏感度、特异度;多组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Dunnmultiplecomparison检验;蛋白免疫印迹法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LISA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组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A450nm值(0.593±0.206)高于Mtb潜伏感染组(0.342±0.152)和健康对照组(0.246±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7.27,P〈0.001)。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区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和Mtb潜伏感染者、健康对照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944,当诊断界限值为0.42时,其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Mtb潜伏感染的敏感度为77.9%(81/104),特异度为80.8%(21/26);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健康人的敏感度为77.9%(81/104),特异度为93.9%(31/33)。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和健康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9.2%(61/77)、100.0%(11/11)、81.8%(72/88)(x2=24.8,P〈0.001)。结论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浆细胞分泌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特异度高,可以作为临床结核病实验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收集血清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三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O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细胞Bcl-2 mRNA、Bax mRNA表达。结果 MTT:与脓毒症组相比,辛伐他汀干预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AO染色:对照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脓毒症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辛伐他汀干预组可见少量细胞凋亡;RT-PCR: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辛伐他汀干预组,Bcl-2 mRNA、Bax mRNA高表达(P<0.01);与脓毒症组相比,辛伐他汀干预组Bcl-2 mRNA高表达(P<0.05),Bax mRNA低表达(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过程中发生贫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应对措施,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严重贫血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贫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病例1为26岁男性,抗病毒的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基础血红蛋白117 g/L,在治疗第4周开始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在第19周下降至最低值41 g/L,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并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至132 g/L;病例2为40岁男性,抗病毒治疗方案为在恩替卡韦长期治疗基础上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基础血红蛋白123 g/L,在治疗第8周开始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在治疗第17周下降至最低值68 g/L,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及注射重组人促红素后可逐渐上升至108 g/L,再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出现血红蛋白再下降现象,遂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血红蛋白自行上升至110 g/L。结论 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贫血,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并对症治疗后血红蛋白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强监测,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传染病,具有强传染性和高病死率,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免疫。Th22是最近发现的一类独立的CD4+T细胞亚群,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Th22在艾滋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71例行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术前10 min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对照组直接行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观察两...  相似文献   
7.
目的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及血清学诊断模型(Forns指数、FIB-4、APRI)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 111例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组织活检病理分期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0、S1)40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48例、早期肝硬化组(S4)23例。每例患者同期进行ARFI、Forns指数、FIB-4、APRI的评估。比较无创诊断模型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ARFI、Forns指数、FIB-4、APRI 4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组织活检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别为0.882、0.639、0.589、0.418。明显肝纤维化组(≥S2)及早期肝硬化组,ARFI的诊断价值均优于FIB-4(Z=2.882,P=0.004;Z=3.215,P=0.001)、APRI(Z=4.850,P0.001;Z=3.198,P=0.001)、Forns指数(Z=2.182,P=0.029;Z=2.798,P=0.005)。结论 ARFI对明显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012与2008年深圳市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和实验特征,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及2012年共收治778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重点分析其中260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2008年64例,2012年196例)。通过RT—PCR检测CoxsackieA16(CoxA16,A16)及Enterovirus71(EV71)病毒核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者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部分患儿行头颅MRI检查,同时比较临床表现、血液生化等变化趋势。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评估再发情况。结果与2008年相比,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下降,〈12月龄儿童分别占2008年和2012年重症的15%和40%。两个年度重症患者均以EV71感染为主;与2008年相比,2012年EV71感染所占比率有下降趋势;重症患者手、足皮疹出疹率下降,而口腔疱疹出疹率明显增高,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重症病例数上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RP水平均明显增高;但并发脑干脑炎或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病例数略有下降。随访1年结果显示,无论EV71或CoxA16型手足口病临床治愈后均可多次再发,轻症再发率高于重症。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从2008年暴发至2012年,发病呈上升趋势,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临床表现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h22细胞相关性细胞因子IL-22/IL-22R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手足口病易感性及其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9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手足口病住院患者296例为病例组,其中轻症手足口病患者178例,重症患者118例,对照组为同期在该医院健康体检儿童155例。应用飞行时间质谱(timeoffightmassspectrum,TOF—MS)生物芯片技术,检测IL-22/IL-22RAl基因共4个SNP位点基因型(rs2227473、rs2227483、rs3795299、rs34379702),对SNP进行Hardy.Weiberg平衡检测,并计算各SNP位点在不同人群中等位基因频率,筛选与手足口病易感性、预后相关的SNP位点。结果纳入研究的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人组人群中IL-22的基因rs2227473位点存在GG、GA和AA基因型,重症手足口病组rs222743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13.14%,31/236)显著高于轻症组(6.18%,2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4,P〈0.001,A=2.296,95%CI=1.294—4.074)。对于EV71相关性手足口病而言,重症组A等位基因频率(19.64%,22/112)显著高于轻症组(7.4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9,P=0.042,A=3.056,95%CI=0.997—9.368)。结论IL-22基因rs2227473位点多态性与手足口病转归密切相关,尤其是EV71相关性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