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恶性黑色素瘤8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86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6例中49例原发灶在四肢(其中足底、足跟部26例);49例有黑痣史,36例有外伤史;术前诊断溃疡癌变30例,诊断为其他病变51例,只有5例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中上皮样细胞型43例,占50%;病理诊断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者61例,占70.9%.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四肢,尤以足底、足跟部多见.临床易误诊,术前易转移.确诊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0岁。于1990年发现右月国窝有一肿块,约拇指头大小,当时无何不适,未行医治。以后,肿块逐渐增大,但不痛,也不影响步行。查体:发现肿块位于右月国窝处,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好,余无阳性体征。1997年3月1日手术所见: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痰脱落细胞涂片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痰沉渣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APSM)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医院及社区搜集符合本研究高危人群定义的287名南海经济开发区居民实施肺癌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并且均符合下列任何一项者:每年>20包香烟的吸烟史;具有肺癌家族史;肺部既往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结核(Tuberculosis);职业接触史.结果 在287名疑似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自荧光支气管镜(Fluorescent bronchoscopy,FB)技术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临床医师确诊为肺癌273例(95.12%).痰脱落细胞涂片、TCT及APSM法检测肺癌细胞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99 5、8.134 9、1.734 0,P>0.05);TCT+APSM细胞学联合检测肺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为97.80%,显著高于痰脱落细胞涂片检测的74.36%(x2-62.609 6,P<0.05).结论 TCT+APSM细胞学联合两种制片的应用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支气管刷检制片、染色等方面,是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有效地减少假阴性,并且.减少可疑癌报告例数,显著地提高痰恶性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与常规涂片法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长期以来医院病理科常规采用胸腹水直接涂片法检查 ,但常规涂片法中癌细胞的检出率低 ,是目前临床病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之一是常规的细胞涂片法所收集的细胞数量少而致癌细胞检查出现假阴性 ,而标本中大量细胞又随残液弃去。同时 ,由于涂片法存在厚薄不均 ,细胞重叠堆积和浓厚的涂片背景 ,以及只能观察少数细胞及单个细胞形态变化等缺点 ,常常造成诊断困难 ,有时须多次送检才能得出结论。为了克服这一不足 ,笔者将胸腹水沉淀物先用琼脂包埋后 ,再用石蜡包埋切片 ,制出的切片结果满意。为了比较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应用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和常规涂片法对600例胸腹水进行细胞学对比检查。结果:用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制出的切片细胞结构完整,图像背景清晰,厚薄均匀,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中的平均细胞数均多于用常规涂片法(P<0.01),用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确诊的恶性肿瘤均高于常规涂片法(P<0.01)。结论: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提高了胸腹水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易操作,便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郭智俊  彭桂香 《重庆医学》2018,(18):2464-2466,2473
目的 研究设计一种尿脱落细胞连续切片方法.方法 收集尿液标本离心沉淀,先用琼脂将沉淀物包埋成团块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再用石蜡包埋,然后进行石蜡连续切片(3~4 μm)、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 镜下细胞集中、结构清晰、厚薄均匀,细胞量明显比涂片法丰富,部分可见组织结构;HE染色核质对比好,色彩鲜艳明亮.结论 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法克服了涂片法的不足,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宜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尿是血液在肾脏经过滤过和重吸收后形成的最终产物。当肾脏和尿路本身发生病变或有代谢障碍(如糖尿病)及血液循环障碍(如心脏机能不全)性疾病时均可引起尿之成分的变化。因此观察尿液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观察的内容及意义如下。一、尿量 1.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500~2000毫升。饮水多则尿量亦多,出汗多及温度高则尿量减少。 2.病理变化:多尿见于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每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为少尿,见于重症腹泻、呕吐、发热、烧伤、急性肾炎初期、心脏功能代偿不全、浮肿、体腔积液及休克等。每2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29岁女性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因腰部不适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肿瘤,16层螺旋CT诊断为右肾肿瘤(良性可能大),行肾肿瘤剜除术,术中见肿瘤被膜完整,切面色灰白,质地均匀,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乳头状肾细胞癌,随即行肾癌根治术.镜下肿瘤细胞呈腺样或乳头状排列,并有砂粒体.免疫组化:NSE(+)、Ki67、Vim为阳性.病理诊断:右肾后肾腺瘤.随访2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术前难以依据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术前肿瘤穿刺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对明确诊断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后肾腺瘤的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6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1个月余,于2011年9月26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颈、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结节伴瘙痒,皮损渐渐增多.曾于外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予抗过敏、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具体治疗不详),疗效欠佳.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饮食睡眠尚可,乏力,大小便未见明显的异常.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5年.家族中无皮肤肿瘤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差,轻度贫血貌,右颈、双侧腹股沟可触及绿豆至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尚可,无粘连,无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皮肤科情况:颈、胸、背、臀、四肢多浸润性暗红色丘疹、结节及少许淤点、淤斑,结节1 cm×1 cm~2 cm×2 cm,质韧似橡皮样,与表皮粘连,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20.38×109/L,中性粒细胞13.80×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4.12×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83 × 109/L,红细胞3.13×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64×109/L.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患者周×× ,女 ,4 2岁 ,3个月前发现右侧乳房有一肿物 ,初时较小 ,以后逐渐增大 ,不痛 ,近来增大明显。入院检查 :一般无特殊 ,右乳房外上象限处可扪及一肿物 ,4cm× 3cm ,结节状 ,质硬 ,活动度好 ,无压痛 ,局部无红热 ,乳头无下陷、无溢液。腋下可扪及两粒如黄豆大小淋巴结 ,活动好 ,无压痛。锁骨上及其它浅表淋巴结不大。X线胸片、腹腔B超及CT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 :右乳腺癌。右侧乳房针吸细胞学报告 :恶性肿瘤 ,考虑为恶性淋巴瘤。经术前准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乳腺姑息切除及右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病理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