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背景:目前对于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与骨盆的研究仅局限于冠状面及矢状面,尚未明确侧弯与骨盆间的三维关系。目的:分析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侧弯对骨盆的影响,研究腰椎与骨盆三维空间位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包括Cobb角、冠状骨盆倾斜、腰椎前凸角、左右骨盆髋骨宽度比值、脊柱旋转角度、骨盆倾斜、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冠状畸形角比率、矢状畸形角比率、C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的距离、椎体顶点平移、冠状骶骨倾角,将信息汇总为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Lenke5型主腰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与骨盆的相关数据。结果与结论:①Cobb角与冠状畸形角比率、椎体顶点平移距离、脊柱旋转角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1,r=0.841,r=0.736);②冠状畸形角比率与椎体顶点平移距离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37),与C7铅垂线到骶骨中垂线的距离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14),与矢状畸形角比率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95);③腰椎前凸角与矢状畸形角比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42),与冠状畸形角比率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54);④Cobb角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冠状骶骨倾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22,r=0.534),C7铅垂线到骶骨中垂线的距离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7);椎体顶点平移距离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冠状骶骨倾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7,r=0.506),腰椎前凸角与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12,r=0.538);矢状畸形角比率与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614,r=0.621);⑤结果发现腰椎与骨盆相对位置在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上息息相关,当腰椎出现侧凸、旋转时,骨盆的相对位置也会变化进行代偿,这表明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骨盆的矫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平衡、步行、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核心肌群控制训练、放松训练、全身大关节活动训练、姿势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及面部肌肉控制训练等,每周训练3次,每次持续60 min,共训练2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约为1∶2,每组进行15个腹式呼吸,分3组进行,每组结束后休息2 min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每日45个腹式呼吸)和吸气肌训练(每组进行10次最大吸气与呼气训练,共3组,每组结束后休息2 min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每日训练30次),每周训练5 d,共训练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 Ⅲ)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MT)步行距离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并评估所有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结果 治疗12周时,2组患者的UPDRS Ⅲ、BBS、6MWT、MBI及FEV1、FVC、FEV1%[治疗组(25.82±0.62)分、(43.16±0.91)分、(324.54±88.51)m、(62.55±2.79)分及(1.96±0.62)L/s、(2.81±0.59)L、(71.83±9.12)%;对照组(27.33±0.68)分、(41.77±0.61)分、(297.34±90.12)m、(60.14±2.71)分及(1.71±0.53)L/s、(2.69±0.62)L、(69.38±8.89)%]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亦均较组内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治疗组的UPDRS Ⅲ、BBS、6MWT、MBI[(19.22±0.39)分、(46.27±0.82)分、(350.12±87.73)m、(70.29±3.01)分]及FEV1、FVC和FEV1% [(2.35±0.64)L/s、(3.17±0.63)L、(75.41±8.29)%]均较对照组同时间点[(24.91±0.72)分、( 43.62±0.74)分、(316.62±91.32)m、(65.42±2.92)分及(1.92±0.59)L/s、(2.97±0.59)L、(71.24±9.03)%]改善更为明显(P<0.05),且与组内治疗12周时相比亦有进一步改善。 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呼吸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不同侧偏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其躯干控制能力的恢复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研究共纳入脑卒中后躯干控制能力降低或丧失的偏瘫患者94例,并根据偏瘫侧不同分为左侧偏瘫组(48例)和右侧偏瘫组(46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包括躯干各个方向的旋转、屈曲、伸展等)和常规康复训练。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及运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的TCT总分、TCT 1~4得分、FIM运动部分、转移能力、行进能力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后,2组患者TCT总分、TCT 1~4得分、FIM运动部分、转移能力、行进能力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侧偏瘫组患者出院时比较,右侧偏瘫组患者TCT总分[(79.13±14.43)分]、TCT2[(15.96±6.12)分]、TCT3[(16.0±7.16)分]及TCT4[(23.30±4.48)分]的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侧偏瘫组患者出院时比较,右侧偏瘫组患者FIM运动部分、转移能力、行进能力得分虽有轻度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康复训练后,脑卒中后右侧偏瘫患者的躯干控制恢复能力优于左侧偏瘫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中国、日本、韩国物理治疗师发展现况。  相似文献   
5.
运动学习强调引导患者主动练习缺失的运动功能,获得尽可能接近正常的运动技能,这 种学习过程由小脑和大脑皮层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卒中后的功能恢复是运动再学习的过程,康复锻 炼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基于细胞可塑性的运动学习,而小脑在运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小脑中参与运动学习最主要的细胞是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小脑-皮质通 路涉及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使得小脑成为神经调节和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重要靶点。本文就小 脑运动学习的细胞机制和针对小脑的刺激技术对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的标准定义,通过计算机控制打印机逐层堆叠材料,然后得到所需三维实体的工艺[1—2]。3D打印技术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方法,促进了医学3D打印概念的诞生,目前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3—5];并且,在物理医学和康复领域,3D打印能够为矫形器的制造和设计提供独特的方案,从而解决患者的部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