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常肝脾容积的CT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肝脾容积的变化,一直是临床的诊断信息之一。虽然已有正常肝容积值的报道,但差异较大,与人体的相对值研究较少,且差异也大。因此,将肝脾容积及其与人体相关比值的变异性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临床应用筛选更好的指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与其表现扩散系数值(AD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的78例女性患者,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乳腺分为四型:致密型(9例),多腺体型(27例),少腺体型(26例),脂肪型(16例)。乳腺X线摄片体位为头尾位及内侧斜位片,MRI检查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扩散敏感因子b=800/mm2。分别测量各组乳腺的ADC值并做统计。结果各组ADC均值中致密型(1.5±0.0006)×10-3 mm2/s ,多腺体型(1.7±0.0005)×10-3 mm2/s ,少腺体型(1.7±0.0004)×10-3 mm2/s ,脂肪型(1.1±0.0005)×10-3 mm2/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17,P<0.01);其中致密型与多腺体型间,致密型与少腺体型间,致密型与脂肪型间,以及多腺体与少腺体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腺体与脂肪型间和少腺体型与脂肪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正常乳腺与其组织的ADC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护理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方珐:对106例施行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因为扫描时患者不能正确屏气影响图像效果.另1例由于血管穿刺失败,药液外漏而终止注药.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结论:重视人性化护理,解除患者紧张的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对保证操作成功,提高扫描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喉部结构复杂,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对软组织具有极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技术,是喉部疾患影像学检查的最佳的选择.但MRI扫描过程中往往因患者吞咽动作产生运动伪影,影响诊断.为了提高扫描图像质量我科对30例喉部MRI检查时采用了让患者咬住舌头以停止吞咽动作,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为无创性心血管常规检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成为当今医学界所关心的非介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手段.但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除了与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自身条件密切相关,患者的心率越慢,成像质量越高,心率>65次/min时可造成图像质量下降[1],而患者不安的情绪如紧张、恐惧、忧虑等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作者通过对观察组16例患者进行观察,旨在总结心理干预对控制心率和维持其稳定性的作用,从而提高扫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肿瘤的CT资料,36例均行平扫,26例加作增强.结果:36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腺瘤10例,均有完整包膜,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26例,22例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胸内甲状腺未分化癌.12例有细钙化及小斑点状钙化,20例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器宫.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注意肿瘤的钙化、肿瘤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肝脏分区容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正常肝脏、肝硬化肝脏和肿瘤肝脏各分区容积的变异性。方法 收集行CT扫描的住院肝硬化病人 5 0例 ,正常对照组 4 0例 ,异常对照组 (肝右叶巨块型肝癌 ) 2 9例。分别测量正常肝、肝硬化肝的 4个分区容积和异常对照组的左外区容积 ,比较三组各值和差异。结果 正常肝和肝硬化肝左外区 ,左内区 ,右前区 ,及右后区的构成比分别为 [(16 .8± 2 .6 ) %、(15 .5± 3.3) %、(30 .5± 3.2 ) %、(31.9± 3.0 ) % ]和[(13.9± 6 .8) %、(2 0 .0± 7.95 ) %、(31.35± 5 .9) %、(30 .4± 5 .8) % ];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和异常对照组三组所测的左外区容积分别为 15 9.0 0ml、15 8.97ml和 2 4 7.76ml,异常对照组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时 ,左外区容积变化无差异 ,左内区、右前区和右后区均有明显缩小。右半肝巨大肝癌时 ,左外区容积代偿性增大。  相似文献   
8.
CT肝硬化定量诊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肝硬化患者肝容积、脾容积及脾/肝比值的异常,评价对肝硬化CT定量诊断的价值.收集肝硬化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用CT分别测量两组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和肝硬化的肝容积值分别为(1068.3±201.7)cm3和(783.6±196.2)cm3(P<0.0001);脾/肝比值分别为(0.12±0.03)和(0.73±0.4)(P<0.0001).随Child-Pugh分级递增,肝容积有递减,脾/肝比值有递增趋势.因此,CT肝脾容积测量在肝硬化定量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CT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硬化CT分级的可行性及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行CT扫描的肝硬化患者 5 0例 ,由三个观察者双盲法研究肝硬化CT分级的方法 ,并与患者的Child Pugh分级、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三个观察者双盲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 0 .89、0 .93和 0 .96(均P <0 .0 0 0 1) ,5 0例肝硬化CT分级与Child Pugh分级等级相关系数RS=0 .8(P <0 .0 0 0 1) ;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 (双侧概率 ,P <0 .0 0 0 1) ;随肝硬化CT分级数的提高 ,门脉高压征的程度及征象种数有递增规律。结论 :肝硬化CT分级对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的CT表现,平扫9例,平扫 增强37例.结果:46例前列腺癌中CT表现前列腺正常4例,增大42例;前列腺内局限性病灶15例,病灶结节状、肿块状外突31例;钙化8例,浸入精囊、膀胱、盆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各19,25,6及4例,3例误诊为膀胱癌.CT分期对C/D期的总准确率为73%.结论:CT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侵犯范围,了解有无远处转移,对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