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yl-CoA dehydrogenase,long chain,ACADL)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体外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加入脂多糖(LPS)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分别诱导M1和M2极化,在极化0、12、24、36、48 h时用Western blot检测ACADL在M1和M2极化中的蛋白表达量。构建ACADL-pEGFP-N1质粒,使用G418筛选和鉴定过表达ACADL的RAW264.7细胞稳定株。LPS刺激过表达ACADL稳定株和对照组细胞4 h后,通过ELISA和qRTPCR检测TNF-α、IL-6、IL-10的表达情况。在RAW264.7细胞中加入beta氧化抑制因子etomoxir预处理,ELISA检测TNF-α、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ACADL蛋白量先减少再增加;过表达ACADL的细胞中,IL-6和IL-10分泌量及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beta氧化抑制因子etomoxir能够减少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结论 ACADL能增强巨噬细胞IL-6和IL-10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beta氧化影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3,METTL3)对抗病毒先天免疫信号转导过程的影响。方法 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以及敲低METTL3,利用不同的病毒感染细胞后,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上游激酶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 1, TBK1)以及下游转录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和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活化情况,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复制标志分子VSV-G表达水平。通过尾静脉注射VSV建立小鼠感染模型,观察Mettl3敲除小鼠(Mettl3F/F;Mx1-Cre)和对照小鼠(Mettl3F/F)生存率以及肝系数和肺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Ⅰ型干扰素IFN-α和IFN-β的产生情况。结果 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METTL3后TBK1、p65以及IRF3的磷酸化减弱,VSV-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的缺失对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吞噬、杀菌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RACK1髓系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Rack1ΔMye小鼠(knockout,KO)和对照Rack1F/-小鼠(wild type,WT)BMDMs机械吞噬、吞噬细菌、杀灭细菌能力的差异;免疫印迹法检测RACK1和自噬活性标志物LC3B-Ⅱ的表达情况。结果Rack1ΔMye小鼠和Rack1F/-小鼠BMDMs杀菌能力没有差异;但Rack1ΔMye小鼠BMDMs机械吞噬能力降低,吞噬细菌能力在早期降低,LC3B-Ⅱ表达水平下降。结论RACK1缺失部分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但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4.
饭后3分钟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口腔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使牙齿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丽珠胃三联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丽珠胃三联(枸檬酸铋钾片0.6,替硝锉片0.25,克拉霉素0.25,均每天2次,疗程7天。对照组予雷尼替丁0.15,每天2次,甲硝锉片0.4,每天3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83.3%,有效率为90%,HP根除率93%,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对照组分别为70%、80%、50%,无不良反应。结论丽珠胃三联抗HP效果好,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白喉毒素诱导的CD4^(+)T细胞特异性缺失小鼠(Cd4-DTR)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在C57BL/6小鼠Cd4基因终止密码子位点定点插入IRES-DTR表达元件。流式细胞术检测未经处理的Cd4-DTR小鼠脾和硬脑膜CD4^(+)T细胞数量及比例与野生小鼠有无差异,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白喉毒素后CD4^(+)T细胞的减少程度以及CD4^(+)T细胞缺失的持续时间。结果鼠尾PCR鉴定证明Cd4-DTR模型构建成功,未经处理的Cd4-DTR小鼠脾中的CD4^(+)T细胞数量及比例低于野生小鼠,但硬脑膜中没有差异。单次注射75 mg/kg白喉毒素后Cd4-DTR小鼠的脾和硬脑膜中的CD4^(+)T细胞数量及比例都大幅度下降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次白喉毒素注射后脾脏中的CD4^(+)T细胞缺失持续时间超过1周。利用3%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结果显示Cd4-DTR小鼠肠道的病理改变弱于对照小鼠。结论成功构建Cd4-DTR小鼠模型,为CD4^(+)T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小鼠模型。缺失CD4^(+)T细胞可能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