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制备兔抗小鼠胚胎干细胞免疫血清,观察其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用小鼠胚胎培养基稀释兔抗血清,分别稀释至50倍、100倍、200倍,用其对小鼠8-细胞胚胎进行培养,通过胚胎致密化、囊胚率、胚胎体外贴壁生长、细胞计数、胚胎移植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胚胎发育状况。 结果 形态学上50倍稀释的抗血清能够抑制8 细胞胚胎的发育甚至使其死亡;100倍稀释的抗血清能够延迟8 细胞胚胎的致密化,并使得胚胎在囊胚化过程中出现空泡化的现象;200倍稀释的抗血清作用不明显。未作免疫处理的兔血清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100倍稀释的抗血清能够显著抑制囊胚内细胞团(ICM)的发育、囊胚细胞分布紊乱、胚胎细胞数目减少以及囊胚畸形率增加。虽然囊胚的碱性磷酸酶和Oct4均呈阳性,但经胚胎移植后都不能正常发育。 结论 兔抗小鼠胚胎干细胞免疫血清能够抑制小鼠胚胎致密化过程和囊胚内细胞团的发育,使囊胚出现空泡化,细胞分布紊乱,抑制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成对照组、肾上腺索损伤组(Adr组)、哈巴苷干预组及哈巴俄苷干预组,Adr组及药物干预组分别加入10μg/ml肾上腺素,药物干预组分别加入0.1mmol/L的哈巴苷及哈巴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取细胞上清液,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选择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r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LDH漏出增加、E-选择索和MDA含量增加(P均〈0.05);哈巴苷及哈巴俄苷均可抑制Adr引起的细胞活力降低,减少细胞LDH漏出、降低E-选择素和MDA含量。结论哈巴苷及哈巴俄苷能对抗Adr引起的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由着床前囊胚期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早期胚胎原始生殖嵴的胚胎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建立的、可在体外未分化状态下长期增殖传代的、具有稳定的二倍体核型和多能干细胞表面特异抗原标记的、可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类型(包括生殖腺和生殖细胞)的永久细胞系。基于其特性,目前普遍认为,ES细胞对体外研究动物和人胚胎的发生发育,新基因的发现,药物的筛选和致畸实验及作为细胞组织移植治疗,克隆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细胞源及产生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等领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哈巴苷及哈巴俄苷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实验分为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组、哈巴苷干预组及哈巴俄苷干预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选择素含量。结果Hcy可降低细胞活力及NO含量,增加细胞LDH漏出、MDA及E-选择素含量,哈巴苷及哈巴俄苷均可拮抗上述变化。结论玄参中哈巴苷及哈巴俄苷有减轻Hcy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相运  邸科前  魏巍  雍军 《解剖学报》2006,37(1):110-112
目的观察小鼠附植前胚在子宫内的迁移能力。方法将CD-1小鼠受精卵、2-细胞胚、桑椹胚、囊胚、四倍体胚、孤雌活化胚等6种胚共1042枚单侧(右侧)移植CD-1假孕母鼠的输卵管或者子宫,观察移植胚在两侧子宫角内的附植情况。结果共得到45只妊娠鼠,在这45只鼠的右侧子宫角都有不同数目的着床胚,而仅在6只鼠的左侧子宫角发现了6枚着床胚。结论小鼠胚在子宫内的迁移能力非常有限,单侧移植的多个胚很少的机率迁移到另一侧子宫角内着床,不能进行胚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短波对鼠断尾再植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制备断尾再植模型:除尾侧静脉、尾骨保留,断离尾,吻合尾动脉.80只3月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4组:空白组(0组)、模型组(1组)、对照组(2组)和超短波(USW)组(3组).3组又分高剂量组(3A组)、低剂量组(3B组).0组结扎尾动脉,其余组均吻合.1组正常管理;2组术后5d天每天1次予罂粟碱液;3组术后5d每日1次予局部吻合口处USW治疗20 min:3A组USW剂量为3档,50mA,3B组剂量为2档,28 mA.观察鼠尾成活情况10 d.分组前测鼠尾吻合口近、远侧皮温差1次,每日测1次.分组前和术后第8h,测血浆NO. 结果 鼠尾成活率:断尾组0%,断尾再植组44%,P=0.002;断尾再植的各组(1、2、3A、3B组)间成活率比较:3B组<2组<1组<3A组,P=0.022;3B组与1组比较,P=0.031;2组与1组比较,P=0.221.皮温差变化量术后较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3A组<1组,P=0.028;术后第6天:3A组<3B组<1组<2组,P=0.024;术后第7天:3B组<1组<3A组<2组,P=0.001.NO术后较术前比较:3B组>3A组>2组>1组>0组,P=0.000. 结论 实验大鼠断尾再植模型可行;USW治疗能提高鼠断尾再植存活率,在术后第1、6、7天,能减小皮温差,提高术后第8hNO浓度,防治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短波(ultrashort wave,USW)对鼠断尾再植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3月龄雌性SD大鼠80只,体重232.8~289.6 g,随机分为5组。各组保留尾侧静脉、尾骨后断离鼠尾,A组结扎尾动脉;B、C、D、E组均吻合尾动脉,建立断尾再植模型。术后B组正常管理;C组立即按3.125 mL/kg剂量腹腔注射稀释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1 mg/mL)。D、E组立即给予局部吻合口处USW治疗(1次/d),至术后5 d,D组剂量:3档,50 mA,20 min;E组剂量:2档,28 mA,20 min。术后观察鼠尾成活情况至10 d;手术前后测鼠尾吻合口近远侧皮温差并计算术后与术前的变化值;术前从内眦及术后8 h从尾尖各采血1次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 d A、B、C、D、E组鼠尾成活率分别为0(0/14)、36.4%(8/22)、57.1%(8/14)、22.2%(4/18)、75.0%(9/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35,P=0.001);E组成活率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间鼠尾皮温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5 d、6 d及7 d各组间比较鼠尾皮温差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8 h B组皮温差变化值大于D组(P<0.05);术后5 d C组大于D组(P<0.05);术后6 d A、B、C组均大于D组(P<0.05);术后7 d A、E组低于B、C组(P<0.05),D组低于B组(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 A、B、C组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D组(P<0.05),手术前后变化值A、B组显著低于D组(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大鼠断尾再植模型可行。USW治疗能提高鼠断尾再植成活率,在术后7 d内能减小皮温差,提高术后早期NO浓度,防治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日常管理工作,就如下几个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危险化学品、剧毒麻醉药品、易制毒化学品、菌种及管制化学品的管理;加强"三废"和生物废弃物管理,为医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日常工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胚胎培养系统以进一步提高胚胎质量与发育潜能。方法采用内径0.21mm、外径0.28mm的塑料毛细管培养胚胎,将吸有胚胎的毛细管浸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再将烧杯放置在培养箱里的磁力搅拌器上,允许胚胎在微小的空间内发育并伴随着水的旋转而摆动,更好地模拟了胚胎在输卵管中的运动环境。结果分别对85枚、82枚2-细胞胚胎进行毛细管及微滴培养,其中毛细管培养胚胎的囊胚率以及胚胎细胞数(85.4%,57.0)显著高于微滴培养(36.5%,20.6),囊胚率差异显著(P0.05)。且接种在Matrigel基底膜上形成的内细胞团集落显著增大。结论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良——毛细管培养,促进小鼠植入前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0.
人群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变异与金刚烷胺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河北省人群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性.方法 分离、复苏2005-2007两个流感流行期甲,亚型流感病毒25株,甲130株.采用酚-氯仿提取病毒RNA,一步法RT-PCR扩增M2基因片断,凝胶成像分析、核酸测序以及DNAStar 6.0生物学软件分析耐药性有关的氨基酸位点.结果 55株病毒扩增50株,47株成功测序.病毒耐药性比例为87.2%(41/47),甲,100%(24/24),甲1 73.9%(17/23).变异主要发生在M2跨膜区第31位氨基酸,丝氨酸被天冬酰胺置换.结论 人群甲型流感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提醒卫生部门应对流感大流行谨慎使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