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邵听军 《当代医学》2007,(12):60-61
目的 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2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时设缺铁性贫血(IDA)组30例,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26例,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ACDNID)组26例,分别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红蛋白(Hb),骨髓可染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IDA组和ACDID组STFR值分别为15.7±4.0、58.1±30.6和43.7±25.4,IDA组和ACDI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DA组和ACDI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CDNID组STF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52例慢性贫血中骨髓可染铁缺乏有26一例.结论 STFR可以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流体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应用微流体芯片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41例HBV患者中B基因型21例(51.2%),C基因型20例(48.8%),未检测到B+C混合基因型感染。微流体芯片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微流体芯片技术可以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有上升的趋势,其死亡率列为主要恶性肿瘤的第5位。早期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好,但患者常无临床症状,难以及早发现疾病,诊断率很低。因此,各种形式的早期筛查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1]。  相似文献   
4.
邵听军 《当代医学》2007,(23):60-61
目的 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2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时设缺铁性贫血(IDA)组30例,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26例,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ACDNID)组26例,分别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红蛋白(Hb),骨髓可染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IDA组和ACDID组STFR值分别为15.7±4.0、58.1±30.6和43.7±25.4,IDA组和ACDI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DA组和ACDI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CDNID组STF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52例慢性贫血中骨髓可染铁缺乏有26一例.结论 STFR可以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分析了41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与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同时跟踪观察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41例HBV患者中B基因型21例(51.2%),C基因型20例(48.8%);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B基因型与C基因型两组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C基因型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B基因型HBVDNA反跳率显著高于C基因型(P<0.01).C基因型YMDD突变率与B基因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基因型对拉米夫定的治疗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6.
自从1994年Mendall等首次报道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后[1].其后不少学者亦有与HP有关的其它疾病的报道.但目前关于现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报道还较少见.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寻找一些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AMI诊断指标,随着对血清钙蛋白I(cTnI)与心肌梗死(MI)早期诊断及预后关系的不断研究,血清钙蛋白I(cTnI)被认为是早期诊断MI的敏感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作者通过对本院11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cTnI、CK-MB的动态观察,探讨cTnI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邵听军  阮森林  张辉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500-1501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寻找一些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AMI诊断指标,随着对血清钙蛋白Ⅰ(cTnⅠ)与心肌梗死(MI)早期诊断及预后关系的不断研究,血清钙蛋白Ⅰ(cTnⅠ)被认为是早期诊断MI的敏感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作者通过对本院11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cTnⅠ、CK—MB的动态观察,探讨cTnⅠ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