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umor,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胰腺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OGCT患者CT示胰体尾部囊实性包块,伴广泛出血坏死,由多种形态的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CD68均阳性,CKpan、CE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10%。结论 OGCT属于胰腺罕见肿瘤,病理形态类似骨的巨细胞瘤;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有助于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热惊厥的遗传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3830名0~14岁儿童中发生的219例高热惊厥进行了分析。其中18例有家族遗传倾向,经统计学处理,一级亲属患病率与一般群体患病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二级亲属的遗传度各为72.15±20.02%、60.59±38.17%,其加权平均遗传度为69.66±17.73%,经分析认为高热惊厥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3.
邢学伟 《医学综述》2013,19(14):2644-2646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力衰竭的原因及预后影响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患儿136例,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随访观察患儿预后,对新生儿心力衰竭的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 d与≥7 d新生儿心力衰竭发生率、足月产患儿与早产儿心力衰竭发生率和不同原发病种类新生儿心力衰竭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年龄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524,说明患儿年龄越小预后越差;是否足月产的偏回归系数为-0.057,说明早产儿较足月产患儿预后差;原发病种类的偏回归系数为0.842,说明疾病种类与患儿预后相关。结论临床上应根据新生儿心力衰竭自身状况,分析其发病原因,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并针对病因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以期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免疫组化技术是现代病理诊断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研究与诊断手段,尤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组织前处理,抗原修复(时间、温度、PH值、离子种类、离子浓度),一抗,二抗,DAB等试剂的孵育时间和温度等[1-4].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各实验室会选择不同的检测系统。其操作方法亦不尽相同,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5.
邢学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06-107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108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54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积极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与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进行退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的治疗过程与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黄疸体征消失时间与过程均早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为(482.6±50.3)μmol/L,在治疗后降低到(175.3±18.4) μmol/L;治疗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为(474.3±58.1) μmol/L,在治疗后降低到(124.4±16.8) μmol/L,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治愈3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愈41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免疫组化技术是现代病理诊断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研究与诊断手段,尤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组织前处理,抗原修复(时间、温度、PH值、离子种类、离子浓度),一抗,二抗,DAB等试剂的孵育时间和温度等[1-4]。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各实验室会选择不同的检测系统。其操作方法亦不尽相同,而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每一步骤及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染色结果。如何降低成本,保证染色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我科经过反复探讨摸索,发现在染色过程中,冲洗环节至关重要,将清洗试剂的缓冲液中加入Twenn20,即能节约试剂,又能减少背景染色和非特异性着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脑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5月-2012年8月收诊的患有脑病后遗症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以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NBNA评分为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明显减轻新生儿脑病后遗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是进行免疫荧光检查的重要环节。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成功与否,其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切片内见足量的肾小球是成功的保障~[1-2]。免疫荧光检查所用的肾穿刺组织极小,制作冷冻切片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病理技术人员只有熟练运用冷冻切片技术,掌握制片技巧,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冷冻切片。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过程中,常见下列问题:切片内无肾小球;切片不完整;切片出现冰晶空洞;切片卷曲、折叠;切  相似文献   
9.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多种胃部疾病重要的致病因子,尤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部肿瘤的发生相关[1]。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HP,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阻断炎症、溃疡进一步向肿瘤发展,具有临床价值。HP自1983年被发现以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趋势。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所收治2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本研究2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病原菌2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45%(158/249),革兰阳性菌占28.92%(72/249),真菌占7.63%(19/24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8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3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90%,而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10%。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参照病原菌耐药趋势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