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0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本研究用波长为633毫微米,剂量为2.2焦耳/厘米~2,但分别为相干偏振、相干非偏振、非相干偏振和非相干非偏振四种光波,辐照60只家兔360个实验性伤口。在观察伤口愈合速度的同时,分期分12批取1080个标本,每个标本观察12项光镜指标。结果显示了这四种光都能促进伤口愈合,愈合(时间)提前3至4天。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都有显著性差异。四种光波都能促进伤口内巨噬细胞胞浆中酯酶含量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也都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四种光波也都能促进上皮、附件和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以及相应的各类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增加。但在本实验条件下,所检查的各项指标,都表明了在促进防口愈合作用方面未见到相干与非相干的差异,也未见偏振与非偏振的差异。本文讨论了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机理以及本结果的临床意义,分析了影响光生物刺激作用的光参量因素以及在生物作用方面激光比普通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大切片上直肠癌远端壁内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研究直肠癌远端壁内扩散的规律,为临床保肛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6年8月-1997年10月间直肠癌手术标本98例,制成大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直肠癌的远端壁内扩散,运用等比回缩规律,得出活体情况下的远端壁内扩散长度。结果 98例标本中,48例发生远端壁内扩散,最短0.1cm,最长2.5cm,其中<0.5cm者37例,≥0.5cm且<1.0cm者6例,≥1.0cm者5例。从大切片上可以观察到肿瘤发生直接侵袭、神经侵袭、淋巴侵袭和血管侵袭。远端壁内扩散可同时或分别沿黏膜层、黏膜下层、内环肌层、外纵肌层和浆膜层进行。结论 直肠癌远壁内扩散范围大多在0.5cm以内,扩散≥1cm的很少。临床保肛手术远切缘≥3cm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过去在病理石蜡切片上没有一种特殊性染色可以表明肝组织内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近年志方俊夫等人以及Bartok等和Nayak等用地衣素(Orceio,即地衣红)染色法在肝硬化的石蜡切片内显示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并通过特异性的免疫荧光法和免疫过氧化酶法而证实。这对在硬化的肝脏内检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存在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胆碱酯酶分为两类,一类为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另一类为假性胆碱酯酶。利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观察该酶在疾病时的改变,对病理诊断及科研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乙酰胆碱酯酶的显示方法,过去常用的有Koelle氏法,Gomori氏法,Snell和Garrett氏法,Gerebtzoff氏改进的Snell和Garrett氏法等,但结果皆不够理想,或需经离心沉淀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