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的年龄分组。方法将26036例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录入数据库,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先将对病死率影响较大、又与烧伤面积大小无关的吸入性损伤、伤前疾病和合并伤病例去除,将年龄分成12组。在0.5%病死率时求出各组的例数、最大烧伤面积、平均烧伤总面积、平均Ⅲ度面积。根据统计学差异、平均烧伤面积和临床再将12组合并成3组。结果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其显著性,并用LA50和生存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结果年龄被分为≤2岁组、≤55岁组、>55岁三组,≤2岁组和>55岁组与≤55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2岁、≤55岁、>55岁可作为烧伤严重程度年龄分组界限。  相似文献   
2.
烟雾吸入伤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 ,探讨肺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意义。 方法 制作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致伤组 ,应用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伤后各时相点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的变化。 结果  (1)烟雾吸入伤后细胞凋亡指数在伤后 2h增加并维持在高平台区。 (2 )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在伤后 12h开始升高 ,3d时达到高峰 ,以后保持在较高水平。 结论 细胞凋亡不仅参与了烟雾吸入伤的早期肺损害 ,也参与了后期修复中增生组织的修饰改建  相似文献   
3.
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为成批烧伤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58~2000年救治的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2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发生率高(31.51%),火焰、火药烧伤为主,病人伤情重,早期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败血症占死亡原因第1位。结论 加强对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救治,降低死亡,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和地塞米松(Dex)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中NF-κB活化的影响,以及AM中NF-κB活化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AM体外培养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LPS和Dex对AM中NF-κBP^65,IκB-α,TNF-α和ICAM-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LPS能使培养的AM中NF-κBP^65,TNF-α和ICAM-1的表达增加,IκB-α的表达降低;Dex的作用与LPS恰相反。结论 LPS促进AM中的NF-κB活化,可能是急性肺损伤肺内炎症损害发生的启动及促进因素,Dex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NF-κB活化在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NF-κB活化的影响,制作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致伤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伤前及伤后2、6、12、24、48、72h肺组织NF-κBP^65、IκB-α、TNF-α、ICAM-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烟雾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NF-κBP^65、TNF-α、ICAM-1蛋白表达升高,IκB-α表达降低。而地塞米松治疗组则下调NF-κBP^65、TNF-α、ICAM-1表达,上调IκB-α表达。提示NF-κB活化参与了烟雾吸入损害的发生、发展,而地米松则抑制NF-κB活化,部分阻断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产生,从而减轻炎症性损害。NF-κB活化可能是烟雾吸入性损伤炎症发展的关键点,从而为从转录水平作为靶点治疗烟雾吸入性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护理静脉穿刺困难,病死率高。笔者所在科自2001~2004年共收治20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除15例病死、16例因经济困难要求出院外均获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大面积烧伤(>50%)患者由于脱水、感染等原因一般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高热(≥39.5℃)是否对大面积烧伤预后产生影响,尚待临床观察论证。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06—2012-10对大面积烧伤高热者进行了观察,并与同期无高热者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在烧伤发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病历录入SPSS11.0。病人年龄被分为6个阶段,分别统计各年龄阶段与发病时间、烧伤面积、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类型、并发症、年代死亡率和不同烧伤面积死亡率的关系,结果用0检验其显著性。结果(1)4月-9月发生数较高;≤2、2~、18~组发病比例高,发病高峰在5月和8月;(2)≤2岁组在烧伤面积大于20%时,2~组在大于30%时,所占比例明显减少,而18~和35~组则明显升高;(3)随年龄的增加,在湿热烫伤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干热和电烧伤中则程增长趋势,至18~组开始下降;(4)烧伤较多的部位为下肢,2~组会阴部烧伤的比例较高,18~组眼、耳发生比例较高;(5)各组的混合型烧伤的死亡率高于纯Ⅲ度型,后者又高于纯Ⅱ度型,在混合型组中,2~、18~和55~组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组,≤2岁组死亡率最低,在其他两型中均为55~岁组最高;(6)发生并发症5125例,人均1.41次,以休克和感染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发病例数只占烧伤总数的19.81%,死亡数却占烧伤死亡总数的93.74%;(7)1988年以后,大部分年龄组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18~和35~两组死亡率下降的统计差异更为明显。≤2岁组烧伤面积大于20%时,2~组则在30%以上时死亡率升高较快,55~组上升更快。结论年龄对烧伤的发病、死亡、烧伤面积的耐受力和预后等因素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我科从1958-10~2000-12,共收治一次5人以上烧伤32批、278例。治愈249例,治愈率为89.57%;死亡29例,死亡率为10.43%。本文就上述病例的早期创面处理问题进行了回顾分析,旨为提高对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水平。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2批,每批5~51例。平均年龄25.65岁。烧伤面积/Ⅲ度面积平均28.93/20.97%,各批情况见表1。1.2 烧伤原因 32批278例烧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为火焰烧伤(表2)。2 处理措施2.1 入专科医院前创面处理 278例患者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