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2.
对家兔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组、油酸型RDS654-2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的血液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型RDS和生理盐水治疗组ηa、RI、TK均明显增高,OD、HCT显著降低;而654-2治疗组ηa、RI和ηp等均无明显变化。提示油酸型RDS存在高全血粘度血症。654-2可能通过抑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等而降低全血粘度、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症的常见并发症 ,反复咯血者约占5 0 %~ 75 % [1] ,传统治疗为抗感染、使用止血药、体位引流排痰等 ,而手术治疗仅限于病灶局限在 1个肺叶或双侧而病变范围不大者 ,但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者也不宜手术。我科于 1999年 1月~ 12月共收治反复支扩咯血 12例 ,用明胶海绵填塞法介入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病人有反复咯血病史 ,并经X光胸片检查或薄层CT检查证实为支气管扩张症。其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8~ 6 2岁 ,平均 49岁。 2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但已经系统抗痨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8例需机械通气的病人按年龄平均分两组,A组为老年病人(年龄≥60岁),B组为非老年病人(年龄<60岁),气管插管前按1.5mg/kg给异丙酚,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异丙酚1~4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5.3±6.4)h。结果镇静和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用药前后R,SaO2,PaO2和PaCO2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用药后两组病人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球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41例肠球菌VAP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 41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危重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良恶性肿瘤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颅脑挫伤较常见;肠球菌感染中以粪肠球菌为多(63.6%),屎肠球菌为29.5%,肠球菌对临床常见抗生素如环丙氟哌酸、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3%、86.4%、51.3%、74.4%,其中屎肠球菌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1,P=0.018),此次分离的肠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但检出万古霉素中介粪肠球菌3株(6.8%),所有肠球菌均对替考拉宁敏感;41例患者最后死亡21例,病死率达51.2%.结论 肠球菌引起的VAP多发生于接受有创操作及有基础疾病患者,因其多重耐药,病死率高,需加强临床防治工作,以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3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病例组和重症及危重病例组,比较两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及危重病例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预后相关(P<0.05);用Logistic回归方程对3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回顾性验证,结合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病例判断的总正确率为85.1%。该方程的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98.8%。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联合分析能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病例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病例讨论的方式提高对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sing pneumonia,COP)的认识.方法 结合我院收治的一例COP病例的临床资料、病例讨论发言记录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女,66岁,表现为干咳及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CT示两肺多发病灶(两下肺明显),位于胸膜下,磨玻璃样改变,部分实变.反复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自身抗体、血管炎,免疫球蛋白系列,补体C3及C4、类风湿因子均未见异常,结合病理结果及临床排除其他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后,诊断COP,经激素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 CO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需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除外已知因素后作出诊断,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植入单向活瓣治疗难治性气胸患者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通过2例经支气管镜植入单向活瓣治疗难治性气胸患者的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出配合要点。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单向活瓣,术后气胸复张,顺利出院。结论经支气管镜植入单向活瓣,是难治性气胸患者有效的治疗办法。而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术中做好麻醉及监护、协助医生采用Chartis系统检测旁路通气、密切配合植入单向活瓣;术后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配合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D28+/CD152+:B7协同刺激分子在重症肺炎免疫紊乱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分析22例重症肺炎外周血中CD3+T细胞上CD28+、CD152+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上的CD86+、HLA-DR+表达.评价CD28+、CD152+、CD86+与HLA-DR+相关性;APACHE Ⅱ评分和CD28+、CD152+、CD86+、HLA-D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病人入院24 h内CD3+T细胞及CD86+,HLA-DR+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CD28+、CD15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CD8+CD3+、CD4+ CD3+阳性的T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存活组重症肺炎入院第10天和第1天比较APACHE Ⅱ评分显著减少(P<0.01);CD28+、CD152+、CD86+、HLA-DR+表达显著升高(P<0.05);CD3++T细胞也显著增加(P<0.05);CD8+ CD3+,CD4+ CD3+阳性的T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重症肺炎协同刺激分子CD28+与HLA-DR+无显著相关(r=-0.12,P>0.05),与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r=-0.30,P>0.05);协同刺激分子CD152+与HLA-DR+呈正相关(r=0.61,P<0.01),与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r=0.15,P>0.05);协同刺激分子CD86+与HLA-DR+呈正相关(r=0.65,P<0.01),与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r=-0.38,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异常:CD86+下降,而CD28+、CD152+升高,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处于"无能"状态;重症肺炎患者恢复期CD28+、CD86+、CD86+、HLA-DR+升高,提示适度的特异性免疫有利于重症肺炎患者康复.CD86+、CTLA4与HLA-DR+相关,进一步说明CD28+/CD152+:B7协同刺激分子可能与重症肺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阴沟肠杆菌临床感染分析及药敏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医院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近2年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分离出148株阴沟肠杆菌,菌株来源主要为痰液、尿液,分别占53.4%、16.2%;菌株分布于多个病区;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呈多药耐药性,亚胺培南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