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5岁,结节性甲状腺肿,体重指数(BMI)22.8 kg/m^2,术前喉镜检查声门、会厌解剖运动无异常,其余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局部麻醉下行甲状腺右侧部分切除术,术程顺利,术毕患者无不适,安返病房.术后8h发现颈部逐渐膨隆,引流管有少量血液流出.术后9h患者自述呼吸不畅,平卧位明显,被动坐位.考虑血肿范围较大,出血点不易寻找,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肿清除、止血术.入室心率(HR) 92次/min,血压(BP)160/90 mmHg(1 mmHg =0.133 kPa),面罩吸氧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100%,半坐位.考虑颈部明显血肿可引起麻醉诱导后通气困难,嘱手术医师先打开切口,清除局部血肿,打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流出暗红色血液50 mL,切口仍持续有血液流出,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可平卧位,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石蜡与冰冻荧光切片的制备,石蜡切片的消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步骤,因子 Ⅷ R:Ag 在人脾组织中的定位,着重进行了胰蛋白酶消化石蜡切片的方法学探讨,并与常规石蜡、冰冻切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炎症反应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豚鼠腹腔内分别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观察豚鼠各脏器的病理改变;EnVision二步法检测钩端螺旋体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应用Real-ti me RT-PCR法检测豚鼠血液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MCP-1mRNA的表达。结果钩端螺旋体IPAV株和Patoc1株不能引起豚鼠组织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的高表达;而Lai株可以引起典型的钩端螺旋体病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较低表达。结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毒力株Lai株引起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低于非致病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和赖型无毒株IPAV株,可能与钩端螺旋体病炎症反应轻微有关,有利于钩端螺旋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在体内繁殖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钩端螺旋体感染的ICR小鼠模型与豚鼠模型,分别探讨慢性非致死性感染与急性致死性钩体感染的病理及免疫应答特点.[方法]分别于小鼠和豚鼠腹股沟皮下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观察感染后不同阶段此各组织脏器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应用ELISA法检测ICR小鼠血清与豚鼠血清中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钩端螺旋体Lai株感染豚鼠后引发典型的钩体病病变并可致死,但在藤染的ICR小鼠中仅见局限性病变,免疫组化显示小鼠组织中的钩体抗原阳性反应程度较豚鼠轻.两种动物感染后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二者血清中抗体IgG水平的动态变化相似.[结论]小鼠感染钩体后发病轻微呈慢性带菌状态,而豚鼠作为钩体感染敏感动物表现为急性发病且可死亡,可能与二者的天然免疫机制的差异有关.小鼠感染模型在钩体感染的天然免疫机制、致病机制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中可能发挥更多作用.两种动物模型可互补共同用于钩体感染的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赵伶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436-2437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的急症,脑出血急性期病情不稳定,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病程长短及年龄等个体因素的不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重症脑出血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我科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伶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14-4915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呈明显增多趋势,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岁~54岁组的5~8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组织学对照,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受区的高分辨率MR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依术后随访时间将1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5组.在股骨髁负重面制造一直径为8mm的圆柱形骨软骨缺损,自非负重面取3个直径为3mm的骨软骨柱并以马赛克方式填入缺损区.采用Philips Achieva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高分辨率MR成像.结果:受区完全修复的最早时间点为术后8周.所有移植物(除术后12周3例外)均存活.各个时间点上,移植物与邻近骨软骨之间的软骨-软骨匹配率均显著高于骨-骨.修复组织早期表现为高信号,随时间进展逐渐变为低信号.组织学显示移植物基本保持原有结构,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和(或)纤维组织.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可修复骨软骨缺损,高分辨率MRI可无创性动态观察软骨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已有大量资料表明,针刺内关穴对治疗心脏疾病、针麻心脏手术和调节心血管功能都有作用,并对机理也作了一些探讨,但对内关穴与心脏间的神经途径的形态学研究,尚未见文献报导。为此,我们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来探索内关穴与心脏之间的神经途径,对针刺内关穴治疗心脏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克隆、表达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的胶原酶基因colA(LA0872),以及制备抗胶原酶的多克隆抗体,观察胶原酶在钩体病豚鼠模型的组织中的表达,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扩增colA,产物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b(+)中,构建含colA的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Rosetta(DE3)菌株内,IPTG诱导表达后用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胶原酶的多克隆抗体;Max 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胶原酶在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肺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克隆表达目的基因,并成功制备了抗胶原酶的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显示在出血的肺组织中存在胶原酶。结论钩体病豚鼠模型的肺组织中有胶原酶的表达,并且存在于有钩端螺旋体分布的部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胶原酶在钩端螺旋体侵袭和宿主组织出血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