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沈阳地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分析。方法:对76例NHL按照WHO新分类进行病理观察和10种抗体免疫表型测定。结果:B系占78.9%,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最多;其次为MALT型(+/-单核细胞样B细胞)及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T系占21.1%,以外周T非特殊型最多。CD79a对B-NHL染色阳性率达100%,未见与T细胞的交叉反应。CD3对T-NHL染色阳性率为88%,与B细胞仅有5%的交叉反应。结论:我国沈阳地区NHL以DLBL和外周T非特殊型为最多见,结内单核B和淋巴浆细胞性比例较高。CD79a和CD3分别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B、T细胞标志抗体。  相似文献   
2.
杜少静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7):780-784
KPNA2 作为核转运蛋白家族成员之一,通过核浆运输功能调节多种蛋白的核转位,而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转录调节、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生命活动。近年来研究表明KPNA2 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KPNA2 的异常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提示KPNA2 在肿瘤形成和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经细胞学研究证实,KPNA2 亦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因此,本文对KPNA2 的功能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琥珀酸脱氢酶(SDH)是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呼吸链的关键复合物酶。目前研究认为SDHx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激活假缺氧信号通路而致瘤。SDHx包括A、B、C、D 4个编码基因,其中任一亚基突变是SDH缺陷型(dSDH)肿瘤的最常见原因;少数可能与SDHC表观异常有关。dSDH肿瘤是一类以能量代谢缺陷为主要机制的少见肿瘤,见于胃肠间质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肾细胞癌、垂体腺瘤等。大量研究证实不同的SDHx亚基突变具有不同的肿瘤表型效应;免疫组织化学SDHB表达缺失是SDHx突变的可靠提示,但不能取代遗传分析,需辅以适当的基因检测确诊。在临床实践中,特定亚基突变与恶性肿瘤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预后意义,将为精准治疗提供新靶点及SDHx突变无症状携带者的个体化管理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包含肾、膀胱、前列腺、睾丸等主要器官的肿瘤,2016年WHO出版了相关肿瘤的新分类[1]。近年来,该系统的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该系统大部分肿瘤可根据镜下形态结合临床特点做出诊断,但仍有部分肿瘤需进行免疫组化标记以判断具体的组织学类型,并做出正确的诊断[2]。本共识简要总结免疫组化在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和睾丸肿瘤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1肾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IMP 3 和CD44蛋白在复发性膀胱癌中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 月至2012年12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诊断为尿路上皮癌(UC)的病例,其中筛选出6 个月内短期复发组25例和3 年以上较长期首次复发组29例。应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短期复发组和较长期首次复发组UC病例中IMP 3 和CD4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 个月内UC复发为25例,6 例表达IMP 3,且均为高级别UC。3 年以上较长期首次UC复发为29例,仅有1 例低级别UC表达IMP 3。在短期复发组中IMP 3 阳性率为24%(6/ 25),表达强度为弱阳性16%(4/ 25)和强阳性8%(2/ 25),明显高于较长期首次复发组中阳性率3.45%(1/ 29)以及表达强度中的弱阳性3.45%(1/ 29)和强阳性0(0/ 29)。 CD44蛋白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P 3 表达与UC复发患者的肿瘤分期、分级呈正相关,而CD44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呈负相关。IMP 3 表达与CD44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MP 3在UC短期复发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较长期首次复发组。IMP 3 可作为新的指标,并联合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等因素对膀胱UC患者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短期复发的高危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肉瘤样肾细胞癌是一类伴有肉瘤样特征的肾癌,具有强侵袭性与不良预后,其发生与上皮间质转化有关。可能涉及的突变包括TP53、NF2、BAP1、ARID1A等,表观遗传调控异常可能也是触发肉瘤样转化的原因。肉瘤样肾细胞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由于其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并且PD-1与PD-L1的表达明显较高,针对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对肉瘤样肾细胞癌的发生机制与PD-1/PD-L1的ICIs治疗机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第五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正式出版[1]。尽管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给病理学带来了疾病的分类、命名、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多方面的新认识,但免疫组化染色仍然是病理诊断中最便捷、最经济和最广泛应用的辅助检测方法。该文结合第五版WHO分类的更新内容,梳理了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诊断中免疫组化标志物的应用、可能遇到的陷阱和最新的研究进展[2]。  相似文献   
8.
畸胎瘤是人类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之一, 发生在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的畸胎瘤, 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近年睾丸畸胎瘤命名变化以来, 部分临床、病理医师尚不熟悉, 容易产生困惑, 这给畸胎瘤的诊疗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将从畸胎瘤的发生机制出发, 对不同畸胎瘤, 尤其是睾丸和卵巢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轻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的83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年龄55岁为界分为年轻组(<55岁,107例)和中老年组(≥55岁,732例)。经倾向评分匹配校正组间资料平衡后,按1∶1比例对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年轻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0.047),多有吸烟史(P=0.042),年轻组有肾移植病史的患者显著多于中老年组(P<0.01),年轻组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少于中老年组(P=0.048),更容易因腰部疼痛或常规体检发现占位。年轻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7.9%、62.2%、60.2%和85.7%、70.3%、65.0%。无论是组间分析还是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年轻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比中老年组患者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的女性UTUC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P=0.034)和无病生存期(P=0.046)显著少于中老年组的女性患者。神经侵犯(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002,无病生存率P<0.01)和伴大片坏死(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041,无病生存率P=0.001)是年轻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年轻组与中老年组UTUC在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肾移植病史及首发症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年轻组的女性UTUC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中老年组的女性患者差。临床医师可参考肿瘤有无神经侵犯和伴大片坏死来评估年轻UTU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根据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 ( WHO)制定的“造血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草案”,非何杰金淋巴瘤 ( NHL)可分为多种组织学亚型 [1]。近 90 % NHL有染色体异常 ,其中染色体易位与 NHL的组织学亚型、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为一些特定组织学亚型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染色体易位导致融合基因的形成 ,从而编码具有特定生化学性质的融合蛋白 ,改变了该基因的表达。在 B- NHL( 70 % ) Ig H是最易受累的位点 :而大部分 T- NHL则以累及 14q11、7q34~ 35或 7p15、TCR基因位点为特征 [2 ]。一、B- NHL1.bcl- 2 t( 14;1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