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文题释义: 可膨胀髓内钉:该髓内钉的主体部分由合金柱状薄管和4根径向辐条组成,其远端呈圆锥形,近端带内螺纹口,内设单项阀门,通过压力泵向钉体内压注生理盐水使髓内钉顺应髓腔的形状膨胀。 交锁髓内钉:它由髓内钉和交锁钉所构成,在其主干的不同方向上可有钻孔,钻孔的直径小于髓内钉的直径,钻孔内可安装不同直径的交锁钉,其具有足够的抗压、抗弯、抗拉强度,应用于骨折术或矫形术中可加快骨折愈合。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可膨胀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修复四肢骨折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2种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的优劣尚不明确。 目的:系统评价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按严格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研究质量评估,提取数据资料,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研究,4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492例患者,可膨胀髓内钉组、交锁髓内钉组各246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可膨胀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交锁髓内钉组[SMD=-0.87,95%CI(-1.20,-0.54),P=0;SMD=-2.45,95%CI(-3.33,-1.58),P=0;SMD=-2.83,95%CI(-3.68,-1.97),P=0;SMD=-0.96,95%CI(-1.73,-0.18),P=0.016],术中出血量少于交锁髓内钉组[SMD=-4.12,95%CI(-6.38,-1.87),P=0],在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足够数据证实两组间有显著差异;③结果表明,运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实施过程较交锁髓内钉更具优势,而对于术后恢复情况两者相当。限于该研究方法学质量影响,未能考虑骨折类型和扩髓等干扰因素,结果还需谨慎对待,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ORCID: 000-0002-6736-3485(王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骨诱导特性,已被证实能够促进骨折、骨缺损等疾病的骨愈合。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治疗骨不连的研究较少,并且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使得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相比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优势和不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4月发表的文献,筛选出与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相关的随机或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提供的Rev Man5.1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各4篇,多为30-124例的小样本量研究,共计613例骨不连患者,观察组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2)Meta分析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的术后愈合率、感染率、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的术后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自体骨移植[WMD=-1.24,95%CI(-1.70,-0.79),P <0.01];骨形态发生蛋白或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骨移植的手术时间短于自体骨移植(P <0.01);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自体骨移植(P <0.05);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的治疗费用高于自体骨移植(P <0.01);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体骨移植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为自体骨移植提供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同时也是自体骨移植物的安全佐剂,具有加速骨折愈合的潜在优势,但目前的证据暂不支持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