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颈椎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颈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颈椎骨折的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颈椎骨折诊断率高达96.43%,明显高于X线诊断的57.14%(P0.05)。检查包括椎体、棘突、椎弓根及椎板,多层螺旋CT诊断率分别为100%、92.86%、91.18%以及96.00%,明显高于X线的60.71%、46.43%、47.06%以及42.00%,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颈椎骨折诊断率较高,相对于X线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130例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立创  李海霞 《吉林医学》2010,31(9):1227-1228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近三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30例的病因予以总结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居病因首位,占36.2%;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23.1%;支原体感染占12.3%;胃食道反流占11.5%;另外,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呼吸道异物、结核等也是慢性咳嗽的病因。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临床应明确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鞘黏液瘤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鞘黏液瘤6例,平扫1例,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增强扫描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双期扫描,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以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肌肉的关系。并将CT图像与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对比。结果6例神经鞘黏液瘤中位于右侧腋窝2例,左侧上臂内侧1例,右侧下颈部1例,左侧下颈部2例,肿瘤多为类圆形或袋形,有均匀完整的包膜,边界非常清楚;平扫肿瘤为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团状、条块状强化,静脉期病灶有延迟强化表现。结论神经鞘黏液瘤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掌握这些征象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诊断肺部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来本院进行高分辨CT扫描诊断肺部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象,采用不同剂量的高分辨CT进行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根据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不同剂量高分辨CT扫描对肺部病变的诊出率,不同剂量高分辨CT扫描成像质量评分比较以及肺部病变的CT表现。结果: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高分辨CT扫描对不同性质的肺部病变的诊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的诊出率高于较低剂量(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成像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低剂量图像接受评分均高于较低剂量(P<0.05),噪音评分低于较低剂量(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肺部病变的表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低剂量肺部病变CT扫描表现均优于较低剂量(P<0.05)。结论: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对于肺部病变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与常规剂量病变检出率相似,成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对人体辐射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的X线、CT检查方法及不同的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消化道穿孔患者96例,其中男60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为22-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2±12.4)岁。96例患者均先采取X线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然后再进行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观察记录患者采取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采取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且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患者有89例,诊断准确率为92.7%,CT检查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患者有68例,诊断准确率为70.8%。术前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结论临床建议,对于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可采取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利用,优先考虑CT扫描的方式进行诊断,以此来提高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和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许立创  李海霞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68-1268,1272
我院儿科于1995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过敏性紫癜65例,其中18例误诊,误诊率达27.7%。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Moyamoya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效能ROC曲线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0月Moyamoya病患者56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DSA检查确诊(金标准),确诊前均行CT、MRI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CT、MRI及DSA检查在Moyoamoya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结果:Moyamoya患者均经DSA检查确诊,患者均完成CT、MRI检查,CT确诊48例,诊断符合率为85.71%;MRI检查确诊53例,诊断符合率为94.64%;二者联合确诊55例,诊断符合率为98.21%;以DSA作为诊断金标准,ROC曲线结果表明:CT联合MRIMoyoamoya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CT和MRI检查(P<0.05)。结论:CT、MRI用于Moyamoya病患者中能获得与DSA检查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田杰  许立创  田润录 《新医学》2006,37(7):474-474,460
1病历摘要 详见2006年第4期第255页. 2临床讨论 本例有以下特点:①青年男性,急性起病,腹痛剧烈,伴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4日;②体格检查牙齿及牙龈发黑,腹部仅有脐周压痛( ),未闻及肠鸣音,症状重而阳性体征少;③血常规示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均正常,仅单核细胞0.16,无发热(以上不支持感染性疾病);④尿常规潜血试验( ),电解质正常;⑤X线透视心、肺未见异常,下腹部少量肠胀气,未见液气平面;⑥既往有癫(癎)病史,仍有发作.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以“腹痛、恶心、呕吐4d”之主诉入院。4d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腹痛,为脐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腹痛不向腰背部及会阴区放射。腹痛剧烈时非喷射性呕吐,吐出绿色胆汁及胃内容物,味苦,无返酸及烧心感。病后未进食、未排气排便。既往有癫痫病史15年,长期服用苯巴比妥钠30mg,1次/d,苯妥英钠100mg,2次/d,仍有癫痫发作。2查体T:36.6℃,P:92次/min,R:22次/min,BP:130/90mmHg,神志清晰,精神极差,痛苦面容,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唇无紫绀,齿龈无红肿及溢脓,上牙21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