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氧氟沙星(OFLX)复合膜剂是我院科研制剂。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高效、低毒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剂型有针剂、片剂、滴耳剂、滴眼剂等,复合膜剂的研制和临床应用在国内来见报道。我院研制成功的氧氟沙星复合膜剂[1]对多种局部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VEGF与DC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常活跃的血管发育是恶性肿瘤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活性最强、专属性最高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男性直肠癌发病率与植物性食物的相关性,为直肠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从五大洲肿瘤发病率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收集42个国家(地区)直肠癌发病率和食物相关性的资料,用SPSS8.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所分析的食物中,豆类食物的消费量与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的负相关,谷类、油作物、植物性调味品的消费量与直肠癌虽呈一定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可可豆、咖啡、酒类饮料的消费量与直肠癌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植物性食物中豆类食物可能对直肠癌发生的具有保护作用,而可可豆、咖啡、酒类饮料可能是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结肠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70例接受结肠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2, 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0,P<0.05)。结论在结肠手术中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预后,加速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患者在肠镜检查治疗中达到安全、舒适,无痛苦的应用方法.方法 比较100例普通肠镜术与100例无痛肠镜术,检查过程中做好病情观察,麻醉监护和抢救准备.结果 普通肠镜术72例顺利完成,有28例未完成检查,无痛肠镜术99例顺利完成,有1例出现呼吸暂停未完成.结论 无痛肠镜术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消除疼痛,提高诊断率,值得推广,但在操作时,要严密观察,做好麻醉风险防范措施,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可以直接显示胆总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取石成功率高和费用少等优点,已成为诊治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2002年以来的1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联合睡眠干预对膀胱癌围术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联合睡眠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临床膀胱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较之常规的护理方式能够更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亚甲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喷洒亚甲蓝对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微隆起、糜烂、小溃疡、粗糙不平及色泽改变等异常表现的317例患者,其中150例(染色组)予0.5%亚甲蓝作黏膜染色,对异常染色区重点活检送病理检查;另外16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胃镜下活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染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常规内镜下喷洒亚甲蓝作黏膜染色可明显提高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可以直接显示胆总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取石成功率高和费用少等优点,已成为诊治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2003年以来的1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蒂72枚,亚蒂129枚。最多一例为5枚。采用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或亚蒂胃、大肠息肉;透明帽负压吸引切除(EMR-C)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胃息肉,圈套困难的直径〈2.0 cm的无蒂及亚蒂胃息肉;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0 cm的亚蒂胃息肉,直径〉2.0 cm的无蒂、亚蒂大肠息肉。结果 1枚胃窦部扁平息肉行EMR-C;5枚直径〉2.5 cm的大肠亚蒂、无蒂息肉行EPMR;其余均行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增生性息肉69枚,管状腺瘤64枚,炎性息肉47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0枚,绒毛状腺瘤5枚,锯齿状腺瘤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2枚),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例中,1例行肠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病变残留;1例EMR术后6个月未复查。腺瘤伴局部癌变的2例中,1例即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黏膜局部缺损,未见病变残留,区域淋巴结转移癌;1例拒绝手术,亦未复查。16例胃息肉及10例肠息肉术后1年内镜复查,2例肠息肉术后2年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和亚蒂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