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蒋庆军 《医学综述》2012,18(23):3932-3934
众多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可能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心房重构、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细胞因子、炎症和基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这些分子水平机制方面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近些年在基因方面的探索研究可能为心房颤动的早期干预与治疗提供广阔的空间,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最新研究提示,一些基因如对犬内源性miR-328剔除可降低心房颤动易患性,而miR-133和miR-590表达量明显下降可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蒋庆军  韦兴高 《广西医学》2007,29(11):1705-1706,F000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方法 对6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在换血过程中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 换血术后患儿的APTT明显延长,FIB含量增高,PLT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虽略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换血前后的凝血功能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医生在换血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是一种可引起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病理学研究显示,妊高征发生时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血管内皮受损时产生的一系列物质在妊高征临床表现出现之前已在血浆中明显升高,从而证实了血管内皮受损及血栓形成在妊高征病因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5.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造成新生儿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价脑损伤的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严重缺氧可引起新生儿多器官缺血缺氧性损害,以心脏受损最常见[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柳州市孕妇HIV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9月在该院建卡的孕妇5447人,进行HIV自愿咨询及免费检测。结果:初筛阳性12人,经确诊阳性11人,孕妇HIV感染率0.201%。选择母婴阻断11人,选择终止妊娠1人。结论:柳州市孕妇HIV感染已处于较高水平,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期母婴阻断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葡萄球菌株中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的耐药发生率。方法采用双纸片法检测该院临床分离的392株葡萄球菌的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结果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39株持续性克林霉素耐药,45株为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167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61株持续性克林霉素耐药,49株可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须加强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柳州市高危人群中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情况,为ST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柳州市的宾馆、酒吧、发廊、按摩浴足室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调查和检测280人,感染人数占受检人数的74.64%。感染率依次为:支原体45.71%﹥尖锐湿疣17.50%﹥梅毒17.14%﹥霉菌性阴道炎16.43%﹥衣原体11.79%﹥淋病9.29%﹥滴虫性阴道炎4.64%,没有检出HIV感染者。[结论]柳州市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STD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商业性性服务者是STD主要的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管理,尤其是对该人群STD的疫情监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保存前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保存前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对24例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外周动静脉同步连续保存前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换血量160 mL/kg,换血前后检查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血培养、血常规.换血后24、48、72 h监测血细胞.结果 换血后即刻2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总胆红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显著下降(P<0.05,0.01);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换血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a>0.05).换血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换血后无院内感染发生,24例均痊愈.结论 采用保存前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并发症少,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步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在评估冠心病病情中的意义.方法 10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闭塞组(至少1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28例,非闭塞组(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但未完全闭塞)45例,对照组(未见有意义的≥50%狭窄)30例.其中闭塞组和非闭塞组患者按病变部位分为左前降支(LAD)病变为主32例、左回旋支(LCX)病变为主23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为主18例;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23例,2支病变19例,3支病变31例.通过同步24h动态血压/心电记录分析仪检查计算HRV的各时域指标,包括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h每5min时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每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24h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so),并检测BPV指标,包括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白昼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分析同步HRV、BPV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SDNN、SDANNind明显降低,dSS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35) ms比(98±25) ms比(78±28) ms,(100±30) ms比(86±23)ms比(70±29) ms,(14±3)mm Hg(l mm Hg=0.133 kPa)比(20±4) mm Hg比(28±2)mm Hg](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rMSSD、PNN50减低,dDSD、nSSD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病变为主和LCX病变为主患者SDNN、SDANNind显著低于对照组,dS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AD病变为主和LCX病变为主患者SDNNind、rMSSD、PNN50、dDSD、nS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CA病变为主患者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dSSD、dDSD、nS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HRV各指标逐渐下降,BPV各指标逐渐升高,但只有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dSSD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下降越明显且dSSD升高越明显,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多在左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广.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