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T3期胃癌CD34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癌手术标本41例,其中T3N0M020例,T3N1M021例,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Image Pro Plus 5.0图像软件分析数据,计算胃癌组织CD34微血管密度(MVD)和其他相关抗体(CD44、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34 MVD计数(CD34表达强度),在T3N0M0和T3N1 M0肿瘤组分别为43.10±18.22和56.24±28.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D44、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T3N0M0和T3N1M0肿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34与T3期胃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T3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实体肿瘤淋巴结微转移是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Prox-1是胚胎发育中最早出现的淋巴标志,在淋巴囊、淋巴管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血管淋巴表型的关键基因程序,在成人机体组织中持续表达。近年来,国内外逐步开展了Prox-1与实体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讨一种由结肠癌细胞表达的细胞外基质Reelin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构建了99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测其表达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Duke's A,B,C,D分期与结肠癌细胞Reelin表达强度无关,结肠癌细胞Reelin表达强度与其淋巴结转移潜能相关,结肠癌细胞Reelin表达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其转移进入淋巴结的能力将增加3.523倍.结肠癌细胞表达Reelin与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eelin可以作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40 mg/d辛伐他汀每晚顿服,对照组采用20 mg/d辛伐他汀每晚顿服,两组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健康指导,并行低脂饮食,且不再使用其他降血脂或调血脂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情况及有无心脏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血脂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心脏事件发生,也无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观察组6例(12.50%)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8.33%)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40 mg/d)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与小剂量(20 mg/d)相比,调脂疗效更佳,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方法12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剂500 m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青霉素钠,480万单位/次,2次/d,疗程7~14 d。结果共109例完成试验,试验组57例,临床有效率为92.98%,细菌清除率为87.81%;对照组52例,临床有效率为90.38%,细菌清除率为82.86%,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左氧氟沙星500 mg能有效地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相似文献   
6.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对99例术后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测其表达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肠癌细胞表达VEGFR3与Duke's分期有关,Duke's C,D期结肠癌细胞表达VEGFR3较Duke's A,B期显著升高(P<0.01),与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癌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显著(P<0.01).分化良好者与分化不良者表达差异显著(P<0.01).结论:结肠癌随病情加重,肿瘤细胞表达VEGFR3与诱发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与慢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分类、结构特点、主要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肝脏的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可分为TNFα(恶病质素)和TNFβ(淋巴毒素,LT)两类,分别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分泌。单体分子量约为17000,TNFα通过7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存在于胞膜上,也可以分泌形式存在。TNF_β主要为分泌形式,但亦可与胞膜上33000糖蛋白形成复合体,以往认为只有三聚体TNF才有生物学活性,但最近发现,~(125)Ⅰ标记的TNFα虽主要为单体,仍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是体液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主要来源,在各种肝病中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起到拮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分类、结构特点、信号传导机制,、受体调控、慢性肝病中TNFR与STNFR的意义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9.
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为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本科收治30例年龄达(75.77±8.46)岁轻中度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 例患者,平均年龄 65 ~ 88(75.77±8.46)岁,其中男性19 例,女性 11 例,均为轻中度呼吸系统感染,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喹诺酮过敏、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其中2例在治疗过程中因皮肤瘙痒而退出。1.2 方法 给予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静滴液,第一制药(…  相似文献   
10.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菌谱广,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在抗感染药物中仅次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序贯治疗在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已有所应用,本研究探讨采用左氧氟沙星针剂与片剂序贯治疗中度急性社区获得性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