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患儿,男,6岁,安徽肥东县人,住血吸虫病非流行区。1996年8月2日,因腹部膨隆1年余,加重1月,伴腹胀,在当地医院就诊时,B超示巨脾,拟诊血吸虫病而转我站诊治。入院检查:患儿腹部膨隆,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食纳佳,略腻油荤。T37.6℃,P96次,R21次,BP14/6kPa,体重18.75kg。神志清,慢性病容,皮肤略黄,无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腹围54cm,腹壁  相似文献   
2.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 (Secondarylymphoidtis suechemokineSLC)又称 6CKine、TCA 4,是重要的CC趋化因子成员 ,其组织分布主要是外周淋巴组织或器官 ,趋化体内多种淋巴细胞到外周淋巴组织或器官、刺激活化NK细胞增殖[1 3] 。基于其对多种效应细胞的趋化和调节作用 ,国外已开展SLC在肿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我们在实现了人SLC在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鼠SLC在真核细胞表达 ,应用于SLC生物学活性及肿瘤基因治疗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载体、菌株及主要试剂 pMD18 Tvector购自大连…  相似文献   
3.
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是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的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普查。由于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及基层实验室条件等原因,经常出现假阳性反应,造成误诊。现将实验记录完整的由不同原因所致的假阳性反应初步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资料来源本站门诊 1997~1998年 3批IHA法检测血吸虫病抗体的假阳性反应实验记录。3批标本共23份,其中假阳性反应13份,阴性对照发生假阳性反应2份,共15份。1.2方法操作方法与阳性判断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血吸虫病国家标准》血清免疫学部分,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4.
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基因,并通过大肠杆菌实现人SLC的非融合表达。方法:提取淋巴结组织总RNA,RT-PCR法扩增人SLC成熟肽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DNA测序。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目的基因,与相应酶切的表达载体pBV220连接、筛选、鉴定。42℃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重组蛋白,分子筛选初步纯化目的蛋白。结果:表达蛋白占菌体15%以上,免疫印迹证实为特异性蛋白,分子筛纯化后纯度达90%。结论:成功获得人SLC的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5.
小鼠肝脏天然免疫淋巴细胞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肝脏淋巴细胞分离方法,并初步观察小鼠肝脏天然免疫淋巴细胞的特性。方法:分别用机械法和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分离小鼠肝脏淋巴细胞,用二色或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肝脏天然免疫淋巴细胞的比例及与NK细胞相关的一些特征。结果:大量眼球放血后可提高NK细胞所占的比例,消化酶可显著降低NK1.1^ 和DX5^ 细胞所占的比例;肝脏中存在大量的天然免疫淋巴细胞(NK1.1^ 细胞占35%,γδT细胞占30%);肝脏NK细胞在发育上存在较多的NK1.1^ DX^5-细胞;Poly(I:C)可刺激肝脏NK细胞产生IFN-γ。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肝脏淋巴细胞分离方法;肝脏作为重要的天然免疫器官,在NK细胞再造和发育分化成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人治疗后NP30短程抗体与IHA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人治疗后如何判断疗效 ,应用传统方法检测血清抗体阴转率较低 ,不适合疗效考核。为此 ,我们应用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短程抗体检测 ,并与间接血凝法(IHA)检测比较 ,探讨短程抗体是否适合疗效考核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我站门诊、住院血吸虫病人 12 5人 ,其中急性血吸虫病 5 3人 ,慢性血吸虫病 6 7人 ,晚期血吸虫病 5人。均经吡喹酮治疗后 1年 ,未再次接触疫水 ,且复检粪便血吸虫卵阴性。1.2 检测方法 对上述对象采集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置冰箱冷冻保存备用。1.2 .1  NP30短程抗体检测 (NP30法 …  相似文献   
7.
淋巴细胞归巢趋化因子SL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忠军  赵跃然  田志刚 《现代免疫学》2002,22(5):354-356,360
次级淋巴趋化因子 (SLC)是体内重要的CC趋化因子成员 ,被认为是第一个参与体内淋巴细胞归巢的趋化因子 ,其组织分布主要是外周淋巴组织或器官 ,趋化体内多种淋巴细胞 (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 )到外周淋巴组织或器官 ,这一粘附过程的主要涉及二种整合素α1β2 (LFA)和α4 β7,它们的配体分别时表达于HEV表面的ICAM 1或ICAM 2和MAdCAM ,另外α淋巴毒素和核因子κΒ诱导激酶也可通过SLC影响淋巴细胞归巢。基于其对多种效应细胞的趋化和调节作用 ,目前开展了许多应用研究工作。无论是重组蛋白注射还是基因修饰瘤苗均显示极强的抗肿瘤作用 ,在肿瘤局部和全身检测到系统性和局部免疫反应 ,包括CD4 +T细胞、CD8+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 ,并伴有Th1类细胞因子上调 ;动物实验显示SLC可以通过树突状细胞调节先天性或 /和获得性免疫 ,参与抗急性炎症作用 ;在抗接触性超敏反应研究中 ,SLC抗体可以抑制郎格罕氏细胞迁移到淋巴结 ,这一研究提示一个新的治疗和预防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思路 ,即通过注射抗体或趋化因子阻断剂来干预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致敏、活化  相似文献   
8.
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称急血)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临床较为常见。而且对临床确立急性血吸虫病诊断有一定的作用。现收集我站1992~1996年资料完整的36例急血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检查结果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