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控制性超促排卵会影响黄体期的激素水平,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影响治疗效果.黄体支持已成为多数辅助生殖技术的常规步骤之一.黄体支持药物的选择、剂量、剂型和使用时间尚无统一标准.孕酮仍为目前最常用的药物,疗效肯定.但新的药物和剂型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有望成为新的黄体支持药物,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康唑两种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类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治疗的42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设为对照组,指导患者首日单次服用氟康唑胶囊150mg,次日减少至100mg,1次/d,持续3周;选取我院妇科门诊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6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设为研究组,指导患者连续3d服用氟康唑胶囊150mg,1次/d,持续3周,次月月经后再次服用150mg。嘱患者于用药后1周及次月月经干净4周后进行妇科健康查体、真菌镜检等常规妇科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结果:两组在用药1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次月经干净后4周末,研究组痊愈3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4.8%,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后1周真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次月经干净后4周,研究组真菌清除率为91.3%,对照组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巩固疗法和单次疗法均能有效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但巩固疗法的疗效更为突出,并能降低复发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甲氨蝶呤化疗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和分析其及预后。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2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0例,给予甲氨蝶呤化疗后负压吸引清宫术治疗;治疗组14例,给予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甲氨蝶呤化疗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术后血清β-HCG水平,并跟踪观察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及预后状况。结果治疗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32.96±1.81 ml、33.64±2.74分钟、24.71±3.08天和36.08±2.45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为7.14%(1/14),低于对照组40.0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甲氨蝶呤化疗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较短,手术损伤和术后不良反应较少,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短效避孕药和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EP)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观察宫腔镜下EP切除术后(对照组,40例)及术后放置LNG-IUS(LNG-IUS组,42例),或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避孕药组,44例)患者息肉复发等情况。结果:术后18个月随访,复发率LNG-IUS组为0(0/42),避孕药组为2.3%(1/44),对照组为17.5%(7/40),LNG-IUS组与避孕药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97,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04,P0.05;χ2=5.64,P0.05);子宫内膜LNG-IUS组最薄,与避孕药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83,P0.05;q=16.39,P0.05)。LNG-IUS组与避孕药组的月经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42,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χ2=7.28,P0.05;χ2=4.63,P0.05);避孕药组有6例(86.4%)未坚持服药,LNG-IUS组无因症取出病例,两组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χ2=6.16,P0.05)。结论:宫腔镜术后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或宫腔放置LNG-IUS均可预防术后EP复发且疗效相当,放置LNG-IUS对子宫内膜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并研究其吸水性能。方法分别加入5%海藻酸钠水溶液和25%丙烯酸(海藻酸钠与丙烯酸质量比分别为0.12,0.20,0.25,0.33),室温下搅拌1 h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一定浓度(1.5%,1.6%,1.7%,1.8%,2.0%)的引发剂硝酸铈铵水溶液5 g,在温度为60℃下反应3 h,得到浅黄色凝胶状黏稠产物,于60℃烘箱中干燥5 h,得到棕黄色树脂。分别加入5%海藻酸钠水溶液和5%壳聚糖水溶液(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分别为0.50,0.75,0.80,0.90,1.00,1.10,1.20,1.25),滴加一定浓度(5%,6%,7%,8%,9%,10%)的环氧氯丙烷5 g,充分混合均匀,加热至60℃,调至pH 8,反应一定时间(0.5、1.0、1.5、2.0、2.5、3.0、3.5、4.0 h),烘箱中烘干,即得淡黄色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两种树脂对纯水、盐水的吸附效果。结果通过海藻酸钠与丙烯酸单体共聚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在硝酸铈铵浓度为1.7%、海藻酸钠与丙烯酸质量比为0.20时,其吸纯水率[(30.66±2.08)%]和吸盐水率[(34.83±2.25)%]最高;通过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交联反应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在反应时间1 h、环氧氯丙烷浓度为8%、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比例为1.00时,其吸纯水率[(25.04±1.86)%]和吸盐水率[(22.78±1.08)%]最高。结论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制得的耐盐性吸水树脂具有相对较高的吸纯水率和吸盐水率。不同海藻酸钠与丙烯酸质量比、硝酸铈铵水溶液浓度、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环氧氯丙烷浓度、反应时间会影响树脂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绝育术后要求行输卵管吻合的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4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30例)(显微镜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通率及术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和显微镜组相比,出血时间少,平均住院日短,术后1年的复通率较显微镜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宫内妊娠率与异位妊娠率和显微镜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宫腹腔镜手术诊治慢性盆腔痛(CPP)的有效性。方法 8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均联合应用宫腹腔镜明确致痛原因,并行相应的镜下治疗,同时行B超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80例中,宫腹腔镜诊治性手术证实盆腔及宫腔内病变74例(92.5%),B超检查发现41例(51.3%)。致痛病因主要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卵巢肿瘤、盆腔静脉淤血征、宫腔占位和节育环移位等。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各类疾病69例,CPP疼痛缓解64例(92.8%),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宫腹腔镜可明确大部分CPP患者的致痛病因,诊断率高于B超检查,镜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87例的效果。方法87例功血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观察近期效果,并定期随访半年,观察远期效果。结果术后阴道流血1~3天,均少于月经量,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患者贫血情况逐步改善,6个月后97.7%的患者恢复正常;不论是随访3个月还是6个月,大部分患者闭经,部分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出血,血清黄体生成素、尿促卵泡素、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功血疗效肯定、痛苦小、对卵巢功能无影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制备脱细胞羊膜基质, 运用物理方法将其复合于临床用聚丙烯补片, 以形成具有更好组织相容性的生物补片。通过细胞培养, 以聚丙烯膜为对照, 评价复合生物补片的细胞相容性;通过动物皮下植入实验, 以评价复合补片的组织相容性。结果表明, 复合补片羊膜基质表面上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形态均好于聚丙烯表面, 细胞增殖较快, 增殖率超过聚丙烯表面的50%。动物实验显示, 复合补片周围增生少, 无明显纤维包膜形成, 初期在植入周围有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随着羊膜逐渐降解, 4周时可见毛细血管新生;而对于聚丙烯材料, 植入处纤维包囊明显, 炎性情况也较严重。经羊膜基质复合的聚丙烯补片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控制性超促排卵会影响黄体期的激素水平,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影响治疗效果。黄体支持已成为多数辅助生殖技术的常规步骤之一。黄体支持药物的选择、剂量、剂型和使用时间尚无统一标准。孕酮仍为目前最常用的药物,疗效肯定。但新的药物和剂型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有望成为新的黄体支持药物,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