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睿    陈慧军    苑纯   《中国卒中杂志》2014,9(2):129-134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部位,其脱落会导致下游血管的阻塞并引发卒中。由于优
秀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磁共振影像可以提供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直接证据。本文
将从临床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磁共振颈动脉斑块成像和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希望有助于从事
斑块的临床和研究的人员了解目前的成像方法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间断性头晕1年,晕厥发作2次"于201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自述间断头晕1年多,自以为是感冒症状,未予以重视。曾出现无任何诱因晕厥2次,伴短暂意识障碍,10min后意识恢复,发作时未跌倒,不伴有肢体障碍、麻木、抽搐、两便失禁情况,无肢体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史: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10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斑块进行充分的组织学判读和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把握CEA斑块的组织学表现,进而推进临床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我们将运用数字病理扫描仪对CEA斑块的切片经H&E染色后进行扫描,介绍数字病理扫描在CEA斑块组织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经数字病理扫描所得的图片,有助于全面掌握和保存CEA斑块组织切片的全层面信息;在软件的帮助下有助于非常方便地测量斑块内各成分的大小;有助于精确评估斑块的狭窄程度。结论综上,数字病理成像应用于CEA斑块,结合MRI,有助于高效且准确地判读斑块组成和预测斑块稳定性,亦有助于人工智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苑纯  赵锡海 《磁共振成像》2010,1(6):429-431
研究显示,黑血管壁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尤其在颈动脉血管床。采用磁共振技术早期识别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然而,目前广泛推广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亦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如应用该技术在冠状动脉等其他血管床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权衡效益/费用比等等。本文重点描述应用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的共识性观点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因"意识模糊、语言障碍2 d"于2010年9月14日在Harbor View医疗中心(Harbor View Medical Center,SeattleWashington US)就诊。患者于2 d前突然出现言语障碍,表现为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伴意识模糊,无其他伴随症状。就诊时血压127/80 mmHg,查体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力差,计算能力减低,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但可以读写。脑神经及肢体运动、感觉检查未见明确异常,由于患者不能理解医生的指示,无法完成指鼻实验。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相似文献   
7.
8.
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研究中。经组织学验
证,这些技术能够准确评价斑块负荷、组织成分、纤维帽完整性和炎症反应。本综述将从以下几个
方面阐述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价值:①在易损斑块表面破裂前,磁共振斑
块成像能够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从而预防缺血性卒中;②颈动脉斑块磁共振特征可能有助于制订临
床治疗策略;③磁共振斑块成像是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董莉  于薇  濮欣  苑纯 《中国卒中杂志》2014,9(2):152-157
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易损性能有效地预测高危人群,减低心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发
生。磁共振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可以观察斑块的形态和易损性,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就磁共
振成像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功能学检查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