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为探讨肠化生细胞增殖分型与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的关系,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0例胃粘膜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检测肠化生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本级实验显示正常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腺癌的PI逐渐增高,差异非常明显(P<0.01)。根据胃粘膜肠化生细胞的PI分布,进行肠化生细胞的增殖状态分型:高增殖、中增殖、低增殖状态型。此分型与各类胃粘膜病变显示较好的相关性,LPT为正常或基本正常胃粘膜,MPT为胃粘膜良性病变,HPT为胃粘膜癌前病变。HPT肠化生中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rasp21、EGFR、h-met的表达以及Ⅲ型肠化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PT、LPT肠化生(P<0.05)。提示HPT肠化生细胞基因表达的异常率增高,且细胞分化不良,更具胃癌前病变的特征。胃粘膜肠化生细胞的增殖状态分型可作为评价胃癌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nm23-H1、p53、PCNA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和Ⅳ型原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nm23-H1、p53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1.6%、52.7%和81.1%。大肠癌中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nm23-H1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无明显差异(P>0.05);p53和PCNA过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和PCNA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大肠癌中p53过表达与nm23-H1低表达有关(P<0.01)。结论:实验结果揭示p53基因突变对于nm23-H1基因的失活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nm23-H1低表达可能仅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p53过表达可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及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证明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dOFR)与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显著增高。OFR氧化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PO),该产物的多少反映了OFR对细胞膜结构的氧化程度。为比我们以胃肠道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成组病例的前瞻性研究测出血清LPO的含量来探讨OFR在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并以LPO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来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血清OFR变化的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证明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dOFR)与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显著增高。OFR氧化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PO),该产物的多少反映了OFR对细胞膜结构的氧化程度。为比我们以胃肠道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成组病例的前瞻性研究测出血清LPO的含量来探讨OFR在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并以LPO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来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血清OFR变化的临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1992~2001年食物中毒分析及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了解广东省近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全省1992~2001年各市、县(区)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十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979起,中毒人数25089例,死亡120例;年平均98起,中毒人数2509例,死亡12例。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是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中毒食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农药及化学物是导致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仍然以集体食堂为主。结论 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2年2~12月,在用管状吻合器行胃食管吻合的经验基础上,急诊行经腹脾切除、食管胃旁去血管化加用管状吻合器做食管横切吻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5例,取得立即止血的满意效果。并应用此法预防性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例,术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某减肥保健品的人体试验效果,对63例单纯性肥胖者进行了人体试食试验,观察试验者在服食前后体重、体内脂肪含量的变化,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位检测肝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的存在与否.方法:以EB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B95-8细胞为模型,建立检测EB病毒EBNAl基因的原位PCR法;并对四川达州地区PCR阳性的肝癌标本进行定位检测.结果:证实EB病毒核酸存在于部分肝癌组织细胞中.结论:肝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病毒的某个基因共性区,可导致癌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统计80例慢性胃溃疡并霉菌感染.6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先胃镜活检病理证实30例)。48例行霉菌分类,77.2%为毛霉菌,18.7%为白色念珠菌,4.1%分类不详.临床上1/3以上误诊为胃溃疡恶变或胃癌,即使手术开腹肉眼直视病变后被误为恶性溃疡或胃癌者也超过1/3。如临床、胃镜、X线除外恶变,部分病例进行内科抗溃疡,抗霉菌治疗可治愈。45岁以上出现溃疡巨大,无皱襞集中,溃疡底又深或伴有穿透性,不论良、恶性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