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年了,人们收起“野”了的心,准备踏踏实实上班了。这时,您也许就会发现,周围有些同事或朋友的嗓子哑了,这是为什么呢?耳鼻喉科的专家指出,节日期间通常为咽喉声带疾病的高发时期,这主要与人们在过节期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改变有关。 首先亲朋好友相聚,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一时兴起往往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且声音洪亮,再加上不加节制地唱歌和KTV等,就完全忘了我们的声带正在超负荷地工作,这是声方面的问题:由于节日应酬多,抽烟、饮酒明显增多,再熬夜打牌,通宵娱乐,声带更加得不到休息,这是生活起居方面的问题,等到第二天早晨起来时,发现嗓音嘶哑或说不出话了,才想起以往医生的忠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胸骨舌骨肌舌骨瓣转移治疗声门下喉气管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蒂舌骨瓣(hyoid graft with sternohyoid muscle flap,HG-SHMF)转移术治疗复杂声门下喉气管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共对7例因环状软骨和气管软骨环部分缺损或声门下瘢痕组织增生所致的声门下喉气管狭窄患者实施了HG-SHMF转移重建术。其中,外伤性声门下喉气管狭窄5例,自幼不明原因声门下瘢痕组织增生所致狭窄1例,盐酸气体吸入所致1例。7例患者均因气管切开术后不能拔除气管套管而就诊,其中5例已接受2次以上喉气管探查及重建手术。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自觉发音质量和呼吸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喉气管扩张子或T型管留置时间平均9.6个月,术后气管套管拔除时间平均15.4个月。有2例患者分别因喉气管扩张子和HG-SHMF移位需再次行喉气管扩张子置入和HG-SHMF复位术,该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7个月拔除气管套管,恢复了较满意的呼吸和发音功能。结论:HG-SHMF转移修复声门下喉气管狭窄的重建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远期疗效。术后定期随访可早期发现有无移植物和喉气管扩张子移位以及肉芽组织增生,有助于防止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常与病态下嗓音的客观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8例正常人和136例各种喉疾病患者连续元音[i]发声时的平均气流率、声强、频率、频率微扰商和发声效率同步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测定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频率微扰商是表示连续元音发声时声带振动相邻周期间的微细变动量;发声效率反映平均气流率与声能的有效转换率.在低、中和高强度发声时.随发声强度的提高,平均气流率.频率和发声效率随之提高而频率微扰商则变小.中等声强发声时.平均气流率与声强,声强与频率均呈正相关;而平均气流率与发声效率.声强(男性)和频率(女性)与频率微扰商均呈负相关.多数喉疾病患者显示出较正常人高的平均气流率和频率微扰商,发声效率则降低.当声强和频率作为参考指标时,平均气流率,频率微扰商和发声效率可作为评价喉发声功能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咽旁间隙的解剖结构,了解该径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内镜辅助下对新鲜尸头标本5例(共10侧)行经口径路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茎突前间隙以咽上缩肌及翼内肌作为解剖标志,茎突咽肌、茎突舌肌是茎突前间隙的后界也是进入茎突后间隙的标志,重要的血管及后组颅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位于茎突后间隙。以茎突尖端为标志测量距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05±0.08)mm(2.94~3.14 mm)、(2.94±0.04)mm(2.44~2.56 mm)、(1.50±0.03)mm(1.46~1.56 mm);以茎突咽肌为标志进行测量,距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00±0.03)mm(2.96~3.04 mm)、(5.99±0.03)mm(5.94~6.04 mm),而舌咽神经基本紧贴该肌内侧面。副神经的走行距离茎突及茎突咽肌较远,经口手术径路几乎不会碰到。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可较好的暴露咽旁间隙结构,咽上缩肌、翼内肌、茎突咽肌、茎突舌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在无气管镜辅助下应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初步经验,评价该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用pereutwist气切组套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10例,对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情况、操作难易程度、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评估。手术在无气管镜辅助下进行。结果10例患者中1例在旋入扩张器时出现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至0.88;其余患者在操作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均在0.95—1.00。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均未出现大幅度变化。手术时间为3-10min,平均6.2min。8例操作没有任何困难,2例操作稍有困难。6例患者术后1周内行气管镜检查,均无气管后壁损伤。除1例术后出血、1例伤口感染外,无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可以在无气管镜辅助下进行。只要谨慎操作,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等离子组和对照组,等离子组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连接EVac70刀头,能量设置为6,切除扁桃体;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两侧扁桃体切除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术后第1天至第10天患者每日记录咽部疼痛情况,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和正常饮食时间;术后第10天,医师观察并记录扁桃体窝内的白膜状况。结果: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总出血量<10ml,而对照组平均出血量为(119±43)ml;等离子组患者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正常饮食;2组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离子组较对照组白膜脱落慢。等离子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第7天口咽部有活动性出血,需缝扎止血。结论: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剥离法相比,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出血量极少,手术方法容易掌握,但扁桃体窝愈合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个遗传性聋伴前庭功能障碍家系的表型特征,并探讨该家系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对门诊发现的1例渐进性聋伴眩晕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病史资料采集、常规检查、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为冷热水试验。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对POU3F4基因和COCH基因进行全部编码序列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共4代28人,现存3代26人,主诉听力障碍者4人,耳聋患者均为正常女性后代中的男性,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特征。耳聋患者出生时听力正常,6~10岁出现听力减退,并同时出现眩晕,走路不稳感。其中2人听力快速恶化,言语能力差,纯音测听为双耳对称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另外2人表现为高频下降型听力曲线。4名耳聋患者前庭功能低下或丧失。家系成员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POU3F4基因和COCH基因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本研究家系为非综合征型聋并前庭功能异常的家系,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特征规律,遗传方式最终确定有赖于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该家系患者高度一致的表型特征提示为单一基因致病,但筛查目前与这一表型相关的POU3F4基因和COCH基因未发现突变,可能存在其他与这一表型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内镜鼻窦手术后Rhino凝胶填塞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比较新型鼻腔填塞材料Rhino凝胶与传统填塞物用于内镜鼻窦手术后填塞的效果.方法 对双侧病变基本对称,手术范围基本相同的2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右侧鼻腔以Rhino凝胶填塞(观察组),左侧鼻腔以藻酸钙+油纱条填塞(对照组).术后1日抽取对照侧填充物,观察侧凝胶保留至术后1周第1次内镜复查时清理,鼻腔冲洗、鼻喷糖皮质激素等其他局部处理双侧鼻腔相同.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记录两侧鼻腔术后当天(填塞期)、术后第1天(抽取左侧填充物时)、术后第2天(抽取左侧填充物后)患者鼻痛、鼻堵程度,分泌物、渗血、流泪量,以及术后内镜复查术腔恢复情况(干痂、分泌物、反应膜、黏膜水肿、囊泡、窦口阻塞),并对两组上述11项观察项目评分和上皮化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苏醒时因血压过高,凝胶侧鼻腔出血改用纱条填塞1例;外地患者失访2例.余21例完成2~20个月的随访.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鼻痛,术后当天流泪评分,Rhino组<对照组(Z值分别为-3.575、-3.546、-2.736,P值均<0.05);术后第1天渗血评分,Rhino组<对照组(Z=-3.075,P<0.05);术后1周术腔干痂评分,Rhino组<对照组(Z=-2.103,P<0.05);其余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胶侧术腔平均上皮化时间为(10.7±2.6)周,对照侧为(10.6±2.9)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6,P=0.886).结论 Rhino凝胶可减轻患者鼻腔填塞期的不适,并可避免专门撤除填充物造成的痛苦和出血,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促进术腔恢复方面与传统方式相当.  相似文献   
10.
由于医生对单侧耳鸣和/或听力损失和/或平衡紊乱患者的高度警惕以及 ABR、CT 和MRI 的进展,使听神经瘤能更早期发现,作者发现源于下前庭神经的肿瘤 ENG 异常者仅占60%,而来自上前庭神经者占98%。因此,作者考虑设计一种能对上、下两支前庭神经测试的筛选试验,这对高频听力损失过多不适于行 ABR的患者尤为重要。红外线/影象眼震图使用红外光源防光眼镜和微型红外光敏电视摄像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