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一具约40岁男性尸体上,发现双侧掌腱膜变异并掌长肌缺如。为积累国人体质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双侧前臂前面正中线部位无掌长肌,桡侧腕屈肌与尺侧腕屈肌相邻,其深面为指浅屈肌。双侧掌腱膜较正常有掌长肌腱和腕横韧带相连的掌腱膜更为发达,甚为坚韧,直接连于腕横韧带。双侧掌  相似文献   
2.
<正>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必修课,在"互联网+"的潮流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为了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2]),我们开发了基于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人体解剖学课程,现就使用人体解剖学APP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1人体解剖学APP课程教学准备1.1人体解剖学APP课程的设计方案人体解剖学APP课程可分为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两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术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气管内麻醉过程中的必须操作技术。通过气管插管,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和解剖死腔,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的目的,同时为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内用药,应用呼吸机保证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气管插管技术的使用及护理十分重要,为总结经验,提高器官插管术后护理水平,我们对95例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术的护理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反思型教师思想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找到的新的突破口。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引起我国教育心理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的注意,尤其是在医学院校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就如何培养反思型的医学院校教师做了初步思索。  相似文献   
5.
探讨用眼轮匝肌为蒂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65岁。皮瓣面积稍大于皮肤缺损面积,面积1.5 cm×1.4 cm~2.5 cm×3.0 cm,解剖时以创缘侧眼轮匝肌为蒂,将外侧眼轮匝肌离断,于眼轮匝肌...  相似文献   
6.
张红  罗娜  孙珍珍  胡梅  唐雨  聂政 《解剖学研究》2021,43(4):458-460
目的 旨在了解成都市大学生对于遗体捐献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捐献意愿的主要原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这五所高校71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在调查者中99.1%的成都市大学生对遗体捐献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仅有39.9%的成都市大学生知道遗体捐献机构及12%知道遗体捐献流程.其次,87.9%的成都市大学生赞同遗体捐献,在不赞同遗体捐献中排首要原因的是担心遗体遭受不尊重.并且54.7%的成都市大学生认为遗体捐献应该有一定补偿,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中排首位的是本人或亲属享受移植器官时的优先治疗权.结论 相关部门应拓展大学生对于遗体捐献机构、遗体捐献流程等的了解,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以及和各级医疗部门沟通合作,提高遗体捐献率.  相似文献   
7.
聂政  姜恒 《解剖学研究》2021,43(4):460-462
优化人体解剖实验技术人员建设是提高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我院解剖实验技术人员建设落后存在的一些问题综合分析,提出从转变观念和加强认识人手,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提高解剖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提高解剖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脉络丛前动脉显微解剖结构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对21例(42侧)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研究脉络丛前动脉显微解剖结构特点。结果脉络丛前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者37侧(88.1%);来源于大脑中动脉者3侧(7.2%);来源于后交通动脉者2侧(4.8%)。左侧脉络丛前动脉比右侧粗大者占78.9%。脉络丛前动脉的起始处管径变异较大,平均(0.79±0.27)mm。管径从起始部发出随行程延伸越来越细,中段管径0.35~0.71 mm;末段管径0.16~0.33 mm。脉络丛前动脉主干长(2.88±0.48)cm。海马旁回钩前沟定位与交点的距离右侧为(11.17±1.78)mm,左侧为(10.93±2.13)mm。结论双侧脉络丛前动脉管径无明显差异,发生痉挛易导致视束的供血障碍。相关颞叶内侧附近手术时,海马旁回钩前沟定位比较准确,手术时要注意在以海马旁回钩前沟为标志的交点处保护脉络丛前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切除全层表皮为激发条件,排除表皮干细胞对创伤部位进行愈合修复的影响,同时检测在愈合修复过程中β-NGF及其受体p75NTR的表达,探讨它们对创伤愈合以及HFSC分化和迁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6只乳鼠,利用外科微创手术制作在体创伤模型,使用超薄冰冻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伤修复过程中2~12 h时间点的β-NGF及其受体p75NTR对早期创伤修复作用,使用毛囊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描述其变化。双盲半定量方法检测阳性表达强度。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全层表皮创伤后β-NGF的变化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75NTR的变化在2、4和6 h与其他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全层表皮创伤后β-NGF与对照组相比在2~12 h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75NTR与对照组相比在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标志物β1-integrin,CD34和K15无明显变化,但是在12h时间点有下降趋势。结论β-NGF与p75NTR的表达不一致性体现在4h,提示p75NTR可能参与创伤发生时规律性的变化。毛囊干细胞SC特异性标志物β1-integrin、CD34和K15的降低提示毛囊干细胞可能在这一时期开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容易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解剖学因素并提出对策。 方法 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48具,按照Thompson入路显露,观察前臂伸肌与桡神经深支及其肌支的位置关系;测量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位置距离桡侧腕短伸肌的横向距离;观察指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在前臂近段的愈着情况,测量二者在肱桡关节线以远的愈着长度。 结果 指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在前臂近段相愈着,愈着长度在肱桡关节以远(7.1±2.1)cm;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下缘的穿出点与桡侧腕短伸肌尺侧缘的水平距离为(1.3±0.3) cm,与肱桡关节线距离为(6.1±1.8) cm。 结论 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容易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存在着解剖学因素,了解桡神经深支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前臂伸肌的位置关系可以避免桡神经深支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