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脊髓损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早期脊髓损伤患者64例,其中干细胞移植组35例患者通过蛛网膜下隙注射方式行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3、6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同期随访血常规、凝血机制、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结果 移植后1个月,两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且感觉功能恢复更为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3个月,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患者感觉功能评分[(131.9±41.6)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108.3±3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未出现明显提高;蛛网膜下隙移植组患者仍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各项检查结果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途径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脊髓损伤安全,近期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Jostent脉带膜支架对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1月应用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治疗10例颅内动脉瘤。结果8例患者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完全消失并保持载瘤动脉畅通;另2例患者因血管纡曲带膜支架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于带膜支架放置后6个月造影随访,屁示颅内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畅通。结论带膜支架对于某些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可选的较好的血管内治疗手段。带膜支架的制作工艺仍有待发展和优化,以使之适用于脑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3.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是颅脑损伤后引起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是一个多因素的病理过程。为探讨其影响因素,我们选择了聊城市脑科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连续308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发生SCVS的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在创伤性脑疝复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罂粟碱明胶海棉片贴敷在重型颅脑损伤颞叶钩回疝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自1999年1月到2004年3月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损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的基础上加行显微镜下天幕缘切开、环池冲洗、罂粟碱明胶海棉贴敷.结果 GCS 3~5分30例,6~8分62例.恢复良好47例(51.0%),中残19例(20.6%),重残7例(7.6%),植物生存8例(8.7%),死亡11例(11.9%).结论 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罂粟碱明胶海棉片贴敷能够彻底解除脑干受压、防治血管痉挛进而减轻由此引发的脑干继发性损伤,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脉内持续泵入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防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并比较两种硫酸镁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辅助性硫酸镁治疗1组(B组)、辅助性硫酸镁治疗2组(C组).3组患者均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地平(0.017 mg/(h·kg)维持治疗,B组给予硫酸镁0.007 g/(h·kg)持续静脉泵入,C组硫酸镁0.014 g/(h· kg)持续静脉泵入;常规治疗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 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Extended(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A、B、C组血清Mg2+浓度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13例、B组7例、C组6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量表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B、C组的GOSE及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09、4.667,6.222、6.109,P均<0.05);B组与C组的GOSE及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静脉持续泵入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可防止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硫酸镁用量亦可起到改善血管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移植组22例患者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选择同时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移植后1个月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移植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同期随访血常规、凝血机制、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结果 48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移植后1个月,移植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各项血液检查结果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且近期疗效确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带膜支架在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对于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效果. 方法 于2001年6月-2007年5月应用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治疗8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结果 在8例患者中带膜支架被成功放置于靶动脉,导致瘘完全消除并保持载瘘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于带膜支架放置后6个月获造影随访,显示瘘口未再通,载瘘动脉畅通. 结论 带膜支架对于某些颈动脉海绵窦瘘是有用的血管内治疗手段.带膜支架的制作工艺仍有待发展和优化,以使之适用于脑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双侧眉弓锁孔联合入路切除巨大鞍区占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经双侧眉弓锁孔入路联合切除16例巨大鞍区占位。结果病例组中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并发症:尿崩11例,电解质紊乱13例,中枢性发热2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消化道出血2例,昏迷致死亡2例。结论经双侧眉弓锁孔入路联合切除鞍区巨大占位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减少了术后各种并发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蕈患者应用脱水剂、抗生素等治疗,同时行颅骨修补成型术2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24例、腰椎置管引流术17例、嵌顿脑组织清创及坏死病灶切除术9例、皮瓣脑皮层粘连分离术12例、皮层电灼或癫痫灶切除术21例。结果脑蕈均平复、创面愈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17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脑蕈可为多种因素导致或加重,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1对象与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0月,我院采用经双侧眉弓锁孔入路切除鞍区巨大占位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2~62岁,平均32.4岁。颅咽管瘤6例,垂体腺瘤7例,脑膜瘤3例。临床表现:头痛9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13例,闭经、泌乳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