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γ-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II,GGT-Ⅱ)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 cinoma,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GGT-Ⅱ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33例乙型肝炎患者,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3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GGT-Ⅱ和AFP检测,综合分析2项指标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组的GGT-Ⅱ和AFP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联合检测敏感性高于单一检测指标。结论:血清GGT-Ⅱ及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肝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TEM型耐药基因的检出及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54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DDS)进行ESBLs表型确证,多重PCR.法扩增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TEM特异性引物对其整个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并对PCIL产物测序,通过BLAST分析确定基因型;并对携带有TEM基因的革兰阴性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进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经多重PCR扩增,105株肠杆菌获得阳性结果,其中85株菌携带TEM基因,26株菌携带SHV基因,10株菌携带OXA-1基因;6株非发酵菌获得阳性结果,均携带TEM基因,且全部为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携带blaTEM耐药基因的菌株所含RAPD类型:大肠埃希菌12种,肺炎克雷伯菌6种,阴沟肠杆菌7种.结论 TEM-1型β-内酰胺酶是湖南地区主要流行的TEM型酶;大肠埃希菌产TEM酶情况尤为突出;在同一医院以及同一病区存在TEM-1型β-内酰胺酶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的疗效以及其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H.pylori阳性的ITP患者31例进行抗H.pylori治疗(奥美拉唑20 mg/次+克拉霉素0.5 g/次+阿莫西林1.0 g/次,均2次/d共1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8 d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31例ITP患者抗H.pylori治疗后,有21例治愈,10例无效,根治率为67.74%。H.pylori治愈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H.pylori治疗可使H.pylori阳性ITP患者的血小板升高,H.pylori感染可能与部分ITP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进行筛查和不同时期检出率的比较,了解某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2—12月和2011年4—7月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6份,进行厌氧培养和API鉴定,对培养鉴定获得的菌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进行A、B毒素及二元毒素基因检测;酶联荧光免疫法检测毒素A/B。结果 106份标本中,厌氧培养艰难梭菌阳性16株(15.09%)。16株菌经PCR扩增,A、B毒素均阳性,二元毒素均阴性。直接毒素A/B检测阳性率为12.26%(13/106),与厌氧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2009年2—12月和2011年4—7月两个时期的标本厌氧培养艰难梭菌阳性率分别为22.81%(13/57)、6.12%(3/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5);毒素A/B检出率分别为17.54%(10/57)、6.12%(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艰难梭菌检测阳性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过头孢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广谱青霉素、克林霉素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结论该院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比较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是诱使艰难梭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自然流产与正常妊娠晚期待产孕妇人微小病毒B19(HPV B19) DNA及IgM抗体检测情况,探讨HPV B19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集自然流产孕妇(观察组,28例)与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33例)的静脉血,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PV B19 DN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V B19 IgM抗体。结果观察组HPV B19 DNA阳性率为28.57%(8/28),对照组为9.09%(3/33),两组HPV B19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 ,P<0.05)。观察组检测出1例(3.57%,1/28)HPV B19 IgM抗体阳性,对照组未检测到阳性者(0.00%)。结论自然流产孕妇HPV B19感染率高于妊娠晚期待产孕妇,推测HPV B19感染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艰难梭菌毒素B受体结合区CDB3融合蛋白诱导表达条件,在获得高表达融合蛋白后对其进行纯化,为艰难梭菌毒素B受体结合区CDB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以诱导前菌液600 nm处的光密度值(OD600)、诱导温度、诱导剂异丙基-β-D巯基半乳糖苷(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为单变量,分别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半定量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及表达形式,以Western blot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以GST 亲和层析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融合蛋白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为诱导前菌液OD6000.8、IPTG浓度0.6 mmol/L、诱导时间12 h、诱导温度30℃,融合蛋白以可溶性蛋白表达形式为主,经纯化后,融合蛋白纯度超过90%。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艰难梭菌毒素B受体结合区CDB3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获得大量表达,并成功对其进行了纯化,为后续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毒素A&B测定在医院腹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IDAS 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试剂对某院47例住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毒素检测,并结合细菌常规培养、临床资料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7例腹泻患者中,7例(14.89%)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 此7例阳性结果均与临床诊断和/或治疗相符。结论该院艰难梭菌感染形势较为严峻,VIDAS 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可提供简单、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omp K36基因型分布、毒力、临床特征的差异及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分离自血液样本的肺炎克雷伯菌103株,并检索临床资料。采用K-B法检测菌株耐药性;拉丝试验检测高黏液(HMV)表型;PCR检测omp K36基因型、常见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结果 10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omp K36基因型分为A型15株(14.6%)、B型10株(9.7%)、C型34株(33.0%)、D型41株(39.8%)和未分型3株(2.9%)。其中,A型HMV表型、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毒力基因rmp A、aerobactin、iuc B的阳性率分别为0(0/15)、0(0/15)、6.7%(1/15)、0(0/15)和0(0/15);B型相对应的阳性率分别为20.0%(2/10)、20.0%(2/10)、20.0%(2/10)、20.0%(2/10)和20.0%(2/10);C型相对应的阳性率为50.0%(17/34)、52.9%(18/34)、58.8%(20/34)、61.8%(21/34)和44.1%(15/34);D型相对应的阳性率为7.3%(3/41)、4.9%(2/41)、9.8%(4/41)、7.3%(3/41)和34.1%(14/41)。各基因型菌株间HMV表型、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毒力基因rmp A、aerobactin、iuc 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型菌株各阳性率均最高。各基因型菌株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型菌株耐药率最高。结论 HMV表型、常见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rmp A、aerobactin、iuc B主要见于C型;omp K36分型有助于预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株。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Hi)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2012年各类临床标本Hi分离株187株,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Hi对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情况。 结果:187株Hi主要分离自呼吸内科(41.17%),以儿童(21.39%)和老年(39.57%)患者居多。冬、春两季分离率较高,分别为36.90%(69/187)和30.48%(57/187)。Hi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依次为81.3%、57.2%和38.5%;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洛美沙星、左氟氧沙星、四环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敏感率均>60%。未成年人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氟氧沙星敏感率(82.35%、76.47%、97.06%)高于成人分离株(49.57%、47.89%、79.87%),χ2值分别为19.629、14.529、10.728,P均<0.05;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85.29%)低于成人分离株(94.12%),χ2=4.076,P<0.05。产β-内酰胺酶株检出率为64.17%,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BLNAR)菌株22株。 结论: Hi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严重,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第2、3代头孢类药物、阿奇霉素可作为优先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某医院儿科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探讨某医院儿科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09年1-12月该院儿科2 973份临床标本进行接种培养、分离,利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73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常见病原菌405株,分离率为13.6%,病原菌主要分离自痰和血液标本;所分离出的405株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1.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为主达48.4%,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5.5%和54.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0.5%,排在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都高于95%,对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等耐药率高于50%,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该院儿科分离的病原菌存在严重耐药现象,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