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长序列(m序列)是在高刺激率条件下研究听觉诱发电位(AEP)线性/非线性成分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实用中如何评估m序列的阶数选择对噪声抑制能力的影响是有待明确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类型实测数据评估m序列噪声抑制。根据m序列互相关法在去卷积计算过程中的两个计算步骤,即叠加平均和互相关,分别估算不同阶数(5~12阶)条件下自发脑电噪声抑制比,并选择7阶和9阶m序列进行非线性AEP实验。结果表明,m序列对自发脑电的噪声抑制比与随机噪声条件下的理论值完全符合,证实噪声抑制比主要取决于序列的总长度或总的记录时间。对于7阶和9阶m序列的线性/非线性成分进行相似性比较,提示AEP成分对阶数不敏感。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选择m序列的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可更好地促进基于m序列的非线性AEP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探讨胆红素诱导神经母瘤细胞(SH-SY5Y)凋亡和茵陈水提物(Yinchengextract,YCE)的保护机制。方法噻唑蓝(MTT)观察茵陈提取物对SH-S5Y5细胞增殖影响,Western blotting观察NF-KB蛋白核质分布,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JC-1探针标记线粒体电位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FITC/PI观察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观察IL-1β、TNF-α变化。结果茵陈提取物浓度的时间依赖性提高胆红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胆红素促进NF-KB核转移,茵陈提取物抑制NF-KB核转移。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胆红素处理组与正常组对比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表现早期凋亡特性。茵陈提取物抑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流式细胞Annexin-FITC/PI结果显示,胆红素诱导细胞凋亡,YCE保护胆红素诱导的凋亡。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茵陈提取物抑制NF-KB转录因子调控的炎症相关蛋白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胆红素明显诱导SH-S5Y5细胞凋亡,YCE能有效抑制NK-KB激活和抑制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呈现多靶点抑制胆红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在临床上少见,文献中鲜有报道,我科确诊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59岁,3月前无意中发现右腮腺区肿物,生长缓慢,无明显疼痛等不适,于2010年10月14日入院治疗。入院查体:面部对称,面神经各分支功能无障碍,右腮腺区无明显隆起,局部可扪及一大小约1.2 cm×0.8 cm肿物,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对顺铂致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5只豚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I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6 ml/kg;地塞米松组(II组)15只,经鼓室注射地塞米松10 mg/ml;顺铂组(III组)15只,单次腹腔注射顺铂16 mg/kg;顺铂+地塞米松组(IV组)15只,经鼓室注射地塞米松10 mg/ml ,1小时后腹腔注射顺铂16 mg/kg。给药前及给药后第7天测试各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并检测耳蜗组织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 I~IV组给药前ABR反应阈分别为28.50±4.74、28.67±5.82、26.67±4.88和27.33±5.30 dB n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I组和II组ABR反应阈分别为29.00±3.94和31.33±5.81 dB nHL,给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III组和IV组ABR反应阈为55.33±4.81、40.67±3.72 dB nHL,均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但IV组ABR反应阈低于III组(P<0.05)。给药后I组 MDA含量和SOD活性分别为2.01±0.07 mmol/L和234.10±13.09 U/ml,II组分别为2.06±0.09 mmol/L和233.20±13.24 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IV组 MDA含量分别为5.74±0.17、3.51±0.18 mmol/L,显著高于I、II 组(均为P<0.05),但IV组 MDA含量显著低于 III 组(P<0.001);III、IV 组 SOD 活性分别为107.90±14.21、162.70±11.25 U/ml,明显低于I、II组(均为P<0.05),但IV组的SOD活性显著高于III组(P<0.001)。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对顺铂耳毒性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模型新生豚鼠耳蜗核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含量的变化,探讨Glu和GABA在高胆红素损伤模型低位听觉中枢耳蜗核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正常新生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低胆红素(100μg/g)处理组和高胆红素(200μg/g)处理组,8h后处死动物取材处理标本免疫荧光观察各组耳蜗核Glu和GABA含量,Western blotting(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检测)观察细胞质细胞色素C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和低浓度胆红素处理组耳蜗核中GABA的含量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Glu的含量水平则明显上升(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细胞色素C在胆红素高低浓度处理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新生豚鼠高胆红素模型Glu和GABA含量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神经元的活动状况,提示二者在胆红素耳神经毒性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细胞质细胞色素C增高说明高胆红素可能介导神经细胞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peech-ABR)主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记录64例正常成人右耳的speech-ABR,分析主波的极性、潜伏期及幅值及其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speech-ABR的主波主要为正极性;除E波极性与性别显著相关外,其他主波极性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波和A波潜伏期女性较男性显著缩短,V波幅值女性较男性显著增大;而两者潜伏期和幅值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D、E、F和O波中,两种极性的潜伏期差异(除E波和O波外)以及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潜伏期和幅值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peech-ABR各主波的潜伏期和幅值受极性、性别和年龄差异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言语感知机制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孤立性霉菌性蝶窦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1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霉菌性蝶窦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及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术后6-8周术腔逐渐上皮化,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非侵袭型孤立性霉菌性蝶窦炎因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蝶窦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临床上易误诊、漏诊。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对鼻窦CT的读片理解可获取更精确的信息,鼻内镜下蝶窦开放定位技术改进使蝶窦疾病的治疗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强度下健康成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peech-ABR)的潜伏期特性及其在脑干神经元编码言语信息中的意义。方法记录32例健康成人32耳在4种刺激强度(20、40、60、80dBSPL)、11.1次/s速率下的speech-ABR,分析不同强度条件下speech-ABR的潜伏期和相关性。结果 speech-ABR由一系列主波组成,分为起始部分(包括V和A波)、过渡部分(C波)、频率跟随部分(D-E-F波)和终止部分(O波)。随着强度的降低,各主波潜伏期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度降低20dBSPL级差时,潜伏期的平均延长值表现为V、A、C、O波接近,D、E、F波接近。不同强度下,V-A-C波潜伏期之间、D-E波潜伏期、E-F波潜伏期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相关系数大于0.40,其中V-A波潜伏期的相关系数大于0.80;强度降低时,潜伏期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主波逐渐增多。结论健康成人speech-ABR各主波的潜伏期随着刺激强度降低而显著延长;起始反应和频率跟随反应的潜伏期及其显著相关性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言语强度降低时,speech-ABR主波潜伏期的显著延长以及主波潜伏期间相关性的改变可能与言语的不易被识别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ABR)的时域和频域变化以及脑干水平是否存在听处理偏侧化现象。方法分别以40、60和80 dB H L言语声对29例健康青年行双耳s-ABR检测,分析双耳时域参数中的主波潜伏期、幅值以及频域参数中的基频(F0)、共振峰(F1~F5)。结果三种刺激强度下,左右耳各主波潜伏期及幅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言语刺激声强增大,计算强度每降低20 dB时s-ABR各主波潜伏期延长平均值,瞬态性主波V、A、C、O波及周期性主波D、E、F波的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幅值显著增加(P<0.05);周期性主波潜伏期延长更明显(P<0.05)。s-ABR频域分析显示,从F0及F1~F5幅值依次降低,与强度变化一致;双耳记录的s -ABR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其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耳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 -ABR较好编码了言语的时域和频域信息,且时域和频域参数高度对应并具有相同的强度响应性;瞬态性和周期性成分的s-ABR各主波不同潜伏期特性可能提示更多编码信息;言语在听性脑干水平的处理并无明显偏侧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听觉稳态反应(ASSR)是某种周期性连续刺激模式下,在头皮上记录的听觉及相关神经活动信息。在特定条件下,ASSR反应比瞬态反应更易引出,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ASSR的产生机制尚存争议,影响相关应用的推广和深化。随着新的处理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出现,现在认为ASSR主要和线性叠加以及频率挟带理论有关。根据当前研究进展和我们的工作贡献,本文特别对此加以梳理和评论,指出高刺激率瞬态信号重建技术可望促进稳态反应产生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