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一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伴有22p~+标记染色体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 G—、R—、C—、Ag—显带及 rRNA 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家系的6例22p~+标记染色体携带者中,22p~+与女性自然流产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而与男性性腺发育不全是否有关,尚需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人及哺乳动物基因定位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将克隆的基因或特异的DNA序列直接地并相当精确地定位到染色体的特定区带。我们建立这一方法后,对小鼠a干扰素基因及人21号染色体克隆的DNA序列的定位结果,证明这种技术可用于低拷贝及单拷贝基因及特异DNA序列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对1980年以来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遗传咨询门诊中疑为染色体异常患者2000例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受检者来自北京市或全国其他地区,因不同程度先天性智力低下.表型异常,及曾分娩有畸形儿或具多次自发流产史等就诊或转诊.标本分别取自人外周血、皮肤,肺、睾丸、性腺和胎儿羊水等,按本室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标本制备,应用多种染色体显带技木,包括G.Q.C.R.Ag-NOR和  相似文献   
4.
1133例遗传门诊病例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各种细胞培养法和染色体G-,Q-,C-,R-和高分辨G显带等技术对1133例病例进行染色体分析。检出270例,60种异常核型,涉及除第2、3和17号以外的21条染色体。其中12例核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3例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四例D、G组染色体短臂扩增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作了研究。该型分别为46,X,dd(r)(q12),14p~+;46XY,21p~+;46,XX,22P~+及46,XY,22P~(55)。P~+区域GTG显带都呈均匀的淡染色。Ag—NOR染色发现一例在P~+部分呈现2个银颗粒,其余3例为一个银颗粒在P~+远端,银颗粒大小与正常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无明显差异。并对P~+与流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先天性疾病及医学遗传学在西方国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Galjaard认为,这是由于下列各种原因造成的: 1.先天性疾病不仅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在婴儿中的发病率相当高; 2.由于家庭小型化,人们对妊娠和出生先天性疾病患儿的风险及其预防的可能性,要求有更广泛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细胞遗传学的两种荧光显带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Q带显带技术国内仅有个别报道,R带荧光显带技术国内则尚未见报道。1978年Sahar等用色霉素A_3(CMA_3)及甲基绿染料,在人的中期染色体上获得高反差的R带型,他们还分别用CMA_3及CMA_3与甲基绿将牛的染色体染色,所得结果不同,后者着丝粒的荧光明显地较前者为强。因而证明用CMA_3初染后,再用甲基绿复染可以加强荧光带的反差。我们参考Yunis及Prantera和Sahar的方法,稍改操作步骤,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肺组织培养细胞中期染色体上,均获得较清晰的Q及R带型。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类固醇硫酸酯酶(以下简称STS)是甾醇类代谢中的主要微粒体酶。编码STS的基因在鼠类是拟常染色体的,在人类则不然,但两者都逃逸X失活。STS的功能基因位于Xp22.3-pter,在Y染色体短臂上存在假基因。STS活性缺乏在人类群体中发生率高达1/6000,在临床上导致一种可见的皮肤表型改变,即X伴性鱼鳞癣(XLI),STS缺陷主要发生在功能基因完全缺失的情况下。本文综述近年来STS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同时存在Crouzon氏综合征及21号染色体短臂增大(21p~ )的家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来自母方;后者亦按孟德尔方式遗传.来自父方。二者同时存在于一个家系的某些成员中,可能为巧合。用7.3 kb的rRNA基因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证实,p~ 部分系核仁组织者区(NOR)扩大或核糖体RNA(rRNA)基因的重复.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OR的功能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并证实用不同基因或DNA探针及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出许多用细胞遗传学技术不能检测的染色体异常,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