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对发生于纵隔及合并肺癌的2例LAM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LAM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病变的发生与淋巴管和血管密切相关,不同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各不相同。显微镜下示淋巴管、血管壁周围可见不同成熟度的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异常增生,肿瘤细胞可呈梭形或上皮样。免疫表型:梭形肿瘤细胞desmin和SMA阳性,HMB-45和MELAN-A阴性。结论LAM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恶化的肿瘤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肺是主要累及的器官。依据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再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兴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规律。方法对我科2002年-2004年收集的100例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55岁者占70%以上,26岁以下和66岁以上患者极少;浸润性导管癌占78%,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0%。结论乳腺肿物及早就诊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变过程中胃黏膜上皮细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细胞增生及抑癌基因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快速尿素酶法、美蓝法及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312例胃镜活检标本Hp感染率,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0例、胃癌(GC)100例。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标本中Ki67和P27蛋白的表达,观察Hp感染对Ki-67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运用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所有病例、CSG、CAG和GC中Hp感染率分别为49.0%(158/312)、25.9%(29/112)、53.0%(53/100)、71.0%(71/100)。CAG组明显高于CSG组(P〈0.05);GC组明显高于CAG组和CSG组P〈0.05,P〈0.01)。所有病例中均能检测到Ki=67和P27蛋白的表达,Ki67在CSG、CAG、G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40/112),58.0%(58/100),64.0%(64/100)。且GC组明显高于CSG组(P〈0.05);P27在CSG、CAG、GC中的表达率为36.6%(41/112),32.0%(32/100),29.0%(29/100)。随着病变进展,P27的表达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在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胃癌可能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Ki-67和P27的表达异常,使抑制上皮生长与调节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转化因子受体数目减少,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同时也与抑癌基因P27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黏膜相关淋巴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输尿管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临床罕见[1].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内脂肪肉瘤病例临床报道罕见,大兴医院近期收治一例发生于颅内的粘液型脂肪肉瘤,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4岁,主因"发现左额皮下肿物,伴间断头痛1月余,加重半个月"于2008年11月9日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精神尚可,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0min.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视乳头无水肿,颈软,左额颞部有一大小约3cmx3 cm的皮下硬性肿块,无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46岁,2年前活动后颈部隆起一个肿块,直径1 cm左右,质软无痛感.外科门诊曾诊断为皮下血肿,行穿刺引流后肿块消失.1年前颈部肿块复发,检查发现较前增大.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肉瘤是一类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起源的、形态和免疫表型均显示组织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WHO(2001)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将组织细胞肉瘤归为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源性肿瘤[1],国外此类报告较多[2,3],国内仅见几例报道[4-6].本文报道我院近期遇见的1例原发于胃的组织细胞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与III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3年无疾病生存(DF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III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组织标本46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DFS。结果HMGB1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24例,占52.2%,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10例,占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P=0.002)。HMGB1的表达与III期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是否存在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pT分期、术前CEA水平、肿瘤生长类型无关,与p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癌结节有关。46例III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复发22例,总DFS率为52.2%,单因素分析显示HMGB1、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术前CEA水平、pN分期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术前CEA水平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MGB1的表达与III期直肠癌p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癌结节有关。HMGB1高表达可能是III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DFS的不利影响因素,但尚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检测HMGB1的表达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对6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和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增生(CIN)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 MT在CSC中阳性率为68.18%(45/66),在CIN中阳性率为29.03%(8/3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8.00%(2/25)。MT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 MT在CSC中有比较高的表达,检测MT对化疗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