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改进实体瘤直接制备染色体技术,对30例原发性宫颈癌活检组织进行1染色体制备,并设立5例对照组。结果用改进方法制备成功22例,成功率为73.3%对照组成功率为40%,二者差异显著,且较文献报道有所提高。认为本方法简单方便,是一种较好的实体瘤染色体直接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标法(TRAP-ELISA)测定了33例宫颈活检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其中宫颈癌25例(包括2例原位癌),宫颈不典型增生8例,结果:宫颈癌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92.0%,不典型增生阳笥检出率为25.0%,结论:宫颈活检组织端粒酶检测,可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有效粒酶活性表达的病例进行了监测,可能有助于揭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宫颈上皮癌变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子宫平滑肌瘤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100例中期妊娠孕妇作了产前诊断。经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甲胎蛋白测定和B超探测,发现4例异常。其中2例是染色体平衡易位,2例甲胎蛋白值升高伴胎儿多发畸形。后两例胎儿被引产。认为羊水产前诊断是预防染色体病和某些先天畸形患儿出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宫颈组织中的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标法(TRAP-ELISA),测定了68例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其中宫颈癌37例(包括3例原位癌),不典型增生16例,宫颈炎15例。同时检测了31例利片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其中宫颈癌17例,不典型增生10例,宫颈炎4例。结果 活检标本中,宫颈癌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91.6%,不典型增生阳性率为25.0%,宫颈炎标本未检出明确的端粒酶活性。宫颈刮片组织中,有1例宫颈癌检出端粒酶活性,另有8例宫颈癌及2例不典型增生检测出微弱的端粒酶活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了解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意义,可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宫颈刮片组织端粒酶检测,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端粒酶(telomerase)半定量检测方法,以适合临床及科研需要,我们采用TRAP-ELISA法,并加以改良,对45例宫颈活检组织端粒酶进行了半定量测定。结果发现宫颈癌阳性检出率为92.0%,特异性90.0%,批内变异系数为9.6%,且发现宫颈活检组织中端粒酶性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有增强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性高、特异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且能进行半定量分析,适用于临床及科研。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8年8月~1990年12月,在遗传咨询门诊中,为65对有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史的夫妇作了染色体检查。结果发现4例(6.2%)异常,女3例,男1例,均为平衡易位;并检出9号臂间倒位1例,9号臂内倒位1例。一例罕见的三代平衡易位携带家系:先证者:女,25岁,结婚5年,自然流产4次,均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国内一般实验室的条件,借鉴国外实体瘤培养的经验,改进培养方法,对52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用胶原酶Ⅰ(终浓度200υ—300υ/ml进行解离,培养基选用RPM 1640+20%胎牛血清+CMS国产张氏培养基添加剂,采用密闭式培养方法,应用普通恒温培养箱进行3—10天的短期培养,47例培养成功,均显带作了核型分析,率功率90.4%。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需要特殊设备,试剂在国内均可买到,适合于国内一般实验室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38例原发性闭经,14例继发性闭经患者作了染色体分析,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1988年8月~1990年12月,来遗传门诊咨询的52例闭经患者,其中原发性闭经38例,继发性闭经14例,除进行常规检查外,并取外周血进行常规培养、制片,应用G 及C 分带技术,每例镜下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如发现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