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均见到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甲状腺腺瘤,且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可能与此肿瘤的淋巴管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探讨VEGF-D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5d、7d、12d和1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D在正常角膜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的表达,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碱烧伤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结果碱烧伤后1d、3d、5d,角膜内VEGF-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角膜(P<0.01),于碱烧伤后3d,表达达到高峰。碱烧伤后7d,VEGF-D的表达下降至正常水平。在碱烧伤角膜内,可见阳性表达LYVE-1的新生淋巴管。结论 VEGF-D过表达可能参与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应用CD73(5’-核酸酶)特异性抑制剂APCP(alpha,beta-methylene adenosine-5’- diphosphate,5’-α,β-亚甲基-二磷酸腺苷),探讨其对人胃腺癌细胞HGC-27细胞生长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GC-27细胞达指数生长,设正常组和APCP不同浓度干预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法观测两组细胞VEGF-C、VEGF- D的表达及其积分光密度。结果同正常组相比,随药物浓度增加,APCP各干预组细胞在生长方面表现为生长缓慢,胞浆皱缩,细胞界线模糊,细胞数量减少(P<0.05);各干预组细胞内VEGF-C、VEGF-D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PCP抑制HGC-27细胞生长,细胞数量减少,降低细胞内VEGF-C、VEGF-D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