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学习脑胶质瘤病的MRI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例脑胶质瘤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临床表现及MRI征象等内容。结果:4例患者病情均有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头痛、呕吐、智力与精神障碍、癫痫、偏瘫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弥散性病灶,并脑白质均受累,占位效应不明显,没有显著强化。结论: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与MRI征象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筛选方法。方法从52份重组MRSA多价亚单位疫苗的Ⅰ期临床研究受试者血液样本中筛选出抗体滴度高的血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浆细胞,以mRNA为模板PCR扩增抗体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分别将将抗体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与CMV启动子、人恒定区及多聚A尾连接,构建成单克隆抗体线性表达载体,PEI瞬时转染293T细胞进行抗体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选出1 120个浆细胞,筛选出了39个针对MRSA 5种保护性抗原α-溶血素(Hla)、铁离子表面决定蛋白B(Isd B)、金葡菌蛋白A(SpA 5)、肠毒素B(SEB)及锰离子结合蛋白C(Mnt C)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ELISA结果显示抗体能与抗原蛋白结合。结论通过单个外周血浆细胞技术,成功筛选出了能够与抗原结合的MRSA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为研究MRSA治疗性人源性抗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征象及其鉴别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搜集2000年6月~2005年6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0例,其中男155例,女45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结果:20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有17例为早期坏死,男11例,女6例,早期坏死率为11.1%。结论:鉴别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否为早期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暂时性骨质疏松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复习6例暂时性骨质疏松的MR表现。6例均行常规轴位MRI T1WI和T2WI及冠状位T1WI、T2WI和STIR像。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15-65岁。结果:6例均为双髋部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正常信号1例,中-高信号2例,高信号3例。STIR像均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见髋臼受累1例,股骨头受累2例,关节腔积液6例。结论:MRI是诊断暂时性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髓母细胞瘤的CT 与MRI 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 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2例,全部病例均有CT和MRI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小脑蚓部9例,小脑半球3例。男性儿童占多数。CT平扫表现为病变呈团状,境界清楚,其中高密度占75%,低密度占25%,16.7%见有点状钙化;83.3%见有第四脑室变形、前移及幕上脑室扩张;增强扫描为中度强化。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顺磁造影为中~明显强化。T2WI呈等  相似文献   
6.
脑面血管瘤病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面血管瘤病的CT征象,方法:报告脑面血管瘤病6例,全部病例均有CT资料,6例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及同侧颅内相关的病理改变.结果:CT显示患侧皮层钙化6例,脑萎缩5例,颅盖板障增厚3例,侧脑室脉络丛增大2例,增强扫描显示脉络丛明显强化,钙化灶周围脑回状强化1例,结论:CT对脑面血管瘤病的论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附3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纵隔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本文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心包囊肿38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X线资料,其中行CT检查15例,MRI检查2例,超声检查10例,结果:病变发生在右心隔角区占55.3%,左心膈角区31.6%,余者位置不典型.圆形和椭圆形78.9%,不规则形21.1%,边缘光滑整齐76.3%,不整齐23.7%,密谋均匀94.7,有钙化者5.3%,囊肿的CT值为0-18Hu,钙化处高达128Hu,MRI见囊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包膜显示清楚,B超见其为包膜的含液囊性肿物.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曲艳  王孝丽  张卓 《吉林医学》2006,27(11):1415-141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引起下肢疼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尽早诊断对争取治疗时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创新,更多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被确诊,针对此情况,笔者收集了200例AVN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早期坏死为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8 ̄72岁,平均45岁。主要症状有疼痛,下肢疲劳无力、畏寒、腰痛、膝关节痛、臀部疼痛、腹股沟疼痛,部位在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疼痛早期表现为隐痛、间歇痛,活动后加重。全部检查均使用美国Signa0.5T超导型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STIR序列在诊断椎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9例行STIR成像技术对椎体进行扫描的患者,将STIR和T1WI、T2W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IR序列对89例椎体疾病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10例椎体结核、9例椎体转移瘤、5例椎体恶性肿瘤、7例椎体血管瘤、20例椎体骨折、30例局灶性脂肪浸润、8例间盘脱出。结论 STIR像的应用有助于椎体多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曲艳  张卓  王孝丽 《吉林医学》2007,28(16):1764-1765
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resonaceurography,MRU)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MR技术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之一,能够提供快速、多层面、多角度的图像信息,作为尿路梗阻性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逐步得到临床的认可。作者总结我院2004年-2006年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0例MRU结果,探讨MRU的适应证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