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明显改善。方法 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9~27岁,平均(13.5±1.2)岁。手术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最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0个月,平均46.5个月。9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10d伤口破溃、渗出,未暴露假体,3次细菌培养阴性,考虑脂肪液化,给予清创缝合后切口愈合。10例均完成术后12次化疗;1例于术后20个月因肺转移死亡,1例于术后18个月行单发肺转移灶切除术,至今存活,余8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0例术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折断、脱位等并发症。测量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分别为(24.4±4.80)°、(73.8±8.59)°、(78.8±7.73)°。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伸膝角度均优于术后3个月伸膝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伸膝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二者可牢固结合,伸膝功能明显改善。肿瘤假体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中利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有利于伸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间盘多阶段突出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08例多发椎间盘突出包括胸腰椎间盘突出13例、胸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间盘突出84例。从发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以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后8个月-12年的随访,总的优良率达到93%以上。结论:椎间盘多发性突出临床差异较大,其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也较为混杂。故本病的必须认真仔细系统检查结合CT/MRI获得确诊。手术的目的在于突出物摘除椎管减雎神经根松解,维持脊柱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儿童锤状指体会。方法对31例儿童锤状指患者,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的伸指肌腱或固定撕脱的骨块。结果31例随访12-27(19±6.5)个月,肌腱及骨折均愈合良好,伤指外形无肿胀,畸形完全矫正,关节活动正常,骨骼及指甲生长未受影响,不影响学习及生活。根据TAM(totalactive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8例,良13例,可、差均为0例,优良率100%。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儿童锤状指损伤轻微,治疗有效,临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 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氨甲环酸对Campanacci 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06月至2019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Campanacci 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均采用刮除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手术切开皮肤前10 min,氨甲环酸20 mg/kg静脉滴注完毕,术后24 h内每间隔3~4 h给药1次(每次10 mg/kg)。对照组:手术前后均未应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2组病人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复发率及术后MSTS评分。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750.00±73.60)mL、术后引流量(277.00±40.43)mL、手术总失血量(1 121.30±74.85)mL、HCT差值(0.05±0.02)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877.50±93.13)mL、术后引流量(334.00±28.17)mL、手术总失血量(1 304.50±108.07)mL、HCT差值(0.09±0.0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隐性失血量(94.30±13.10)mL与对照组(93.00±13.51)mL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复发率(10%)与对照组(20%)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MSTS评分[(28.20±1.14)分]与对照组[(28.40±0.97)分]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 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刮除骨水泥填充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仅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而且不影响肿瘤复发率及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可作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新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改善2型糖尿病(T2 DM)大鼠胰岛分泌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及造模组55只.造模组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模型,对照组给予标准颗粒饲料喂养及等体积0.1 m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造模成功的大鼠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4.5岁(9~27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仅采用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组2为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术后6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最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14.4±4.84)°,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73.8±8.59)°,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大于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P=5.76E-1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 8例多发性椎间盘突出患者 (胸腰椎间盘突出 13例、胸椎间盘突出 11例、腰椎间盘突出 84例 ) ,从发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以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经术后 8个月~ 12年的随访 ,总优良率达到 93%以上。结论 椎间盘多发性突出临床差异较大 ,其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本病必须认真仔细系统检查结合CT或MRI获得确诊。手术的目的在于突出物摘除、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 ,维持脊柱稳定性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