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LMAsupreme ^TM喉罩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两种方法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变化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评估LMAsupreme^TM喉罩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即LMAsupreme^TM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LMAsupreme^TM喉罩和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喉罩和气管导管插入前即刻及插入后即刻、1min和5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前、后和体位改变后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观察手术过程中返流误吸、术后声嘶、咽痛、呛咳不良反应。结果:与T组比较,S组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呼吸参数稳定变化小(P〈0.05),术中发生返流误吸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声嘶、咽痛、呛咳显著减少(P〈0.05)。结论:LMAsupremeTM喉罩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能达到与气管导管同样的通气效果,对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影响更小,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显著减少,且操作简单、易学,与气管插管方法相比在临床应用有更好的安全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35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ASAⅠ~Ⅲ级),诱导方法:第1例患者采用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注射,其后各患者的药物剂量依序贯法进行选择,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或心率(HR)增快大于20%,为阳性,则下例患者取高一级别剂量,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或心率增快小于20%,为阴性,则下例患者取低一级别剂量,相邻级别的药物剂量比为1∶1.1,而后维库溴铵0.1 mg/kg及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结果在老年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244 mg/kg,95%CI为0.158~0.330 mg/kg。结论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ED50为0.244 mg/kg,其95%CI为0.158~0.330 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氯胺酮、东莨菪碱组成的合剂(简称LKS)联合小剂量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分三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 A组给予生理盐水0.02 ml/kg;B组给予LKS 0.02 ml/kg;C组给予LKS 0.04 ml/kg,同时在用停瑞芬太尼前10 min每组给予芬太尼1μg/kg。分别记录停用麻醉药即刻、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时的心率、血压,对拔管后即刻(T0)、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 min(T4)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SS),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在T0、T1、T2、T3、T4VAS明显低于A、B组(P〈0.05),A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LKS 0.04 ml/kg能显著减轻全麻苏醒期的急性疼痛,且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35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ASAⅠ~Ⅲ级),诱导方法:第1例患者采用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注射,其后各患者的药物剂量依序贯法进行选择,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或心率(HR)增快大于20%,为阳性,则下例患者取高一级别剂量,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或心率增快小于20%,为阴性,则下例患者取低一级别剂量,相邻级别的药物剂量比为1∶1.1,而后维库溴铵0.1 mg/kg及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结果在老年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244 mg/kg,95%CI为0.158~0.330 mg/kg。结论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ED50为0.244 mg/kg,其95%CI为0.158~0.330 mg/kg。  相似文献   
5.
吗啡蛛网膜下腔镇痛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吗啡注入蛛网膜下腔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较为理想的剂量.方法 选取ASA Ⅰ或Ⅱ级,足月妊娠需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采用配方为0.5%布比卡因2ml 50%GS 0.2ml 吗啡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四组吗啡剂量分别是Ⅰ组0.2mg、Ⅱ组0.3mg、Ⅲ组0.4 mg和Ⅳ组0.5 mg.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48 h内每12小时的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Ⅲ和Ⅳ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较Ⅰ和Ⅱ组长(P〈0.01),Ⅳ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4 mg吗啡用于蛛网膜下腔是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较为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MA supremeTM喉罩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两种方法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变化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评估LMA supremeTM喉罩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40例, 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即LMA supremeTM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LMA supremeTM喉罩和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喉罩和气管导管插入前即刻及插入后即刻、1 min和5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前、后和体位改变后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观察手术过程中返流误吸、术后声嘶、咽痛、呛咳不良反应。 结果:与T组比较,S组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呼吸参数稳定变化小(P<0.05),术中发生返流误吸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声嘶、咽痛、呛咳显著减少(P<0.05)。结论:LMA supremeTM喉罩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能达到与气管导管同样的通气效果,对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影响更小,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显著减少,且操作简单、易学,与气管插管方法相比在临床应用有更好的安全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并分析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比值变化.结果 与阻滞前比较,阻滞后HR下降[(84.6±6.5)次/分vs.(72.3±4.4)次/分](P<0.05),血压无明显变化.阻滞前后LF[(110.2±17.5)vs.(76.1±18.4)]和LF/HF比值[(2.42±1.41)vs.(1.52±1.32)],阻滞后显著小于阻滞前(P<0.01),HF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调节交感-迷走神经活性,可使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衡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病人在ICU住院期间贫血的发生发展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南京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首要诊断为重症肺炎的老年病人,通过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病人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2组病人基线特征、ICU住院期间Hb变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43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死亡22例,生存21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病人年龄更大,入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APACHEⅡ评分更高,住院期间平均Hb水平更低。ICU住院期间,2组病人Hb持续下降,平均下降总量达(24.70±23.39)g/L,且第7天起,死亡组Hb较生存组明显下降。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期间Hb平均水平与病人死亡风险相关(OR分别为1.199、0.005、0.815)。结论 贫血与ICU重症肺炎病人不良预后有关,应积极预防与纠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局部麻醉后,均采取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照组采取平行穿刺入路,观察组采取垂直穿刺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与术中指标,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手术后3 d的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对比手术后1、3、5 d患者的S100B蛋白与褪黑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次数和穿刺注药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