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临床研究报道,作为传统皮肤针的改进工具,滚针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认为。其原因在于,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在走行上与脑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涉及五脏六腑的背俞穴。刺激这两条经脉可以调节脏腑阴阳的平衡而治疗失眠。但是追溯《黄帝内经》,其中医理论基础的内涵并未系统而深入的讨论。因此本文将回顾《内经》对刺激方法和失眠的认识来探讨其理论基础,进而推广滚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代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理过程有一定联系。,探讨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过程中,热休克蛋白表达的上调与该疾病病理过程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吞咽困难可导致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因误吸而引起窒息死亡。有研究显示,卒中后吞咽困难是发病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其建立系统规范的诊断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我国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以针刺康复为主线,颇有成效。本文将对近5年相关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快速老化小鼠P8(SAMP8)与抗快速老化小鼠R1(SAMR1)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的谷氨酸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表达差异,为阿尔兹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雄性10月龄SAMP8 10只和SAMR1 9只,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动物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界面超微结构,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AMPA受体亚基GluR1、GluR2的表达。结果与SAMR1比较,SAMP8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下降,穿台次数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后致密带变薄,突触间隙增宽,突触界面曲率下降;海马GluR2含量下降,GluR1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马AMPA受体异常可能是导致突触可塑性受损,引发SAMP8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AMPA受体在AD的发病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