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体骨骼肌瓣移植于心脏的实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成年杂种狗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瓣植入人工缺损的心室壁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显示,肌瓣与心肌愈合良好,其间有一明显的疤痕带,有血管通性。近疤痕和缝线部,绝大多数心肌和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正常,少数纤维萎缩和纤维化。部分骨骼肌纤维呈心肌样改变,肌原纤维重新排列组合。重组的肌纤维呈心肌样分支,胞核大致位于肌纤维中央。本实验说明自体骨骼心肌成形术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正常大鼠下丘脑部分核团神经元的体视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丘脑控制着机体的内脏、内分泌、情绪等多种重要机能活动,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其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1,2],因此,对下丘脑的形态学研究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以往作者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定量描述也大多局限于二维水平,从三维水平来描述下丘脑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骨骼肌用于修补、替代失去功能心肌和增强心缩能力的可能性,我们用13只成年犬的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瓣,移位入胸腔,修补人工缺损约10mm×15mm的右或左心室壁,术后在3~40周内不同时间处死,观察移植肌瓣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植入的骨骼肌瓣与心肌愈合良好,其间由疤痕组织相连,有血管相通。各例都有部分骨骼肌纤维呈心肌样改变,肌原纤维重新排列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测50例比目鱼肌,发现:共有营养动脉312支,大多数(179支,占57.37%)从上1/3部入肌,但因动脉长度短(1厘米左右)、位置深,故作游离移植较困难;静脉均和动脉伴行,多集中于肌的上1/3部;神经都来源于胫神经,从肌的上1/3部入肌。血管神经入肌上缘处(即肌门)位于收肌结节水平线下约10厘米,由于比目鱼肌肌腹宽而扁,血运丰富,提取后,其功能可由腓肠肌适当代偿,因此,该肌适于作成上基瓣。用以转移复盖小腿中、下部的缺损。  相似文献   
5.
家兔副神经外支及其分支的起始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真成年家兔15只。(1)HRP注入副神经外文,标记细胞出现在注射侧延髓锥体交叉下端和脊髓C_(1-5)节段,88.9%标记细胞分布在C_(1-4)。标记细胞成群或散在地分布在延髓锥体交叉下端中央管的前外、颈髓前角和中间带的各亚核。标记细胞的最大径在30.9-123.5μm之间,41μm以上的占88.8%。在注射侧的C_1、2、3、脊神经节、迷走神经下节和交感神经颈上节观察到标记细胞。(2)HRP注入斜方肌神经,标记细胞分布在同侧脊髓C_(1-8)节段,标记细胞分布在前角的大多数亚核。(3)在胸锁乳突肌神经近侧断端涂HRP结晶,标记细胞出现在同侧延髓锥体交叉下端和脊髓C_(1-3)节段,标记细胞分布在前角的多数亚核。斜方肌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神经起始核在脊髓的位置有较多的重叠。  相似文献   
6.
斜方肌的血管和神经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剖和观测了31具(62侧)成年尸体斜方肌及其血管和神经。斜方肌的主要营养动脉是颈横动脉,其干的平均长度为41.03毫米,平均外径为2.31毫米。斜方肌上部、中部主要由颈横动脉浅支供给,中部、下部主要由颈横动脉深支供结。该肌的静脉血主要经颈横静脉和肩胛上静脉回流。颈横静脉的平均外径为3.00毫米。斜方肌由副神经和第三、四颈神经前支支配。副神经(从胸锁乳突肌后缘至斜方肌前缘一段)平均长度为44.40毫米,粗细为2.09毫米。  相似文献   
7.
8.
解剖、观察、测量了100侧半腱肌的形态,血管和神经。半腱肌是一块位于股后部的长梭形肌,其血液供给来自旋股内侧动脉7.%、臀下动脉4.7%、股深动脉2.8%、第一穿动脉67.8%、第二穿动脉8.6%、第三穿动脉5.8%、股动脉3.7%和腘动脉0.6%。根据营养动脉的数目和来源将其血供分为四个类型和若干亚型。半腱肌的神经来自坐骨神经分支,接受2支神经占62%,每支神经在入肌之前再分成2—3小支伴血管入肌肉。根据半腱肌的形态大小和血液供给特点,认为该肌是一块可作成肌瓣或肌皮瓣转移用的良好供肌。  相似文献   
9.
随着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肌皮瓣的移植术和转移术正在逐步开展。胖肠肌肌皮瓣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实践。Ger`1' (1972)报告一例用排肠肌内侧头治疗小腿上段深部烧伤。Yasconez`$' (1974)介绍了用肌肉转移和皮肤移植复盖暴露骨的方法,其中有5例是用排肠且L内侧头转移复盖到胫骨上要处。 0Robbins`a' (1976)报导了一例切除小腿骨髓炎变形的疤痕后,用排肠肌筋膜肌肉瓣转移,充填胫骨前面缺损。Mathers`" (1977)报导用排肠肌内侧头复盖胫骨开放性骨折2例,复盖暴露的膝关节1例。McCraw`6' (1977)对13种肌皮拍的血液供给区域进行了临床观察,总共161例,其中胖肠肌肌皮瓣14例。McCraw}0,在1978  相似文献   
10.
1976年,Harii等将股薄肌游离移植到患者的面部以治疗面瘫获得成功。同年,Harii等又报道将股薄肌肌皮瓣移植到患者的头部、面部和小腿部,均获得满意结果。Manktelow等已报道将股薄肌移植到前臂大面积肌肉功能丧失的病人,其中一位病人已出现全部屈指功能和具有35磅握力。股薄肌肌肉瓣或肌皮瓣转移已用于覆盖腹股沟部、阴道和会阴部,修补膀胱阴道瘘、充填盆内脏切除术后的耻骨后腔,以及控制尿失禁、肛门失禁等。McGraw等用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