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神经管畸形的方法加以综述比较,发现(1)临床使用的神经管畸形诊断方法有影像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羊水检查、绒毛膜取样和植入前遗传学检查五种方法.(2)五种方法在诊断的时间差异上为,影像学诊断一般在12~19周进行;血清学检查在10~16周进行;羊水检查在15~18周进行;绒毛膜取样在10~12周进行.(3)在安全性方面,影像学、血清学、羊水检查、绒毛膜取样.植物前遗传学诊断受材料来源、价格昂贵及伦理观念等因素影响,不宜大范围开展.  相似文献   
2.
王家有  潘三强  韩辉  宿宝贵 《广东医学》2003,24(11):1179-1180
目的 对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 ,为NO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训练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形态和数量等形态学指标。结果 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海马CA1 -4及DG区 ;在层次上主要分布在海马锥体细胞层和DG颗粒细胞层。在颞叶以Ⅱ ,Ⅲ ,Ⅴ ,Ⅵ层分布为多 ;②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增多 (P <0 0 5 ) ;③模型 3周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比模型 1周组也增多 (P <0 0 5 )。结论 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强 ,提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44例成人头颅材料上对枕动脉走行分三段调查.第一段位于颈动脉三角内.长2.9±0.4cm,分出脑膜支、肌支;第二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深面,长5.8±0.5cm,分出乳突支、耳支、降支、颅后支,第三段是枕动脉浅出点至上横线的头皮支.长11.7±1.3cm,一般分为Ⅱ主支型(占75%).枕动脉起始部外径3.1±0.2mm;浅出点(A点)外径2.8±0.4mm;头皮支的B点外径2.1±0.2mm、C点1.7±0.4mm、D点2.0±0.3mm 、E点1.6±0.4mm.对头皮支的分型分布提出了体表定位方法.结合临床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和动脉逆行插管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雌性大鼠行去势后以及雌激素替代治疗海马结构蛋白激酶C ( proteinkinaseC ,PKC)阳性细胞的变化 ,通过该模型研究绝经期后女性情绪烦躁、记忆下降等神经精神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去势 3个月组和去势后雌激素替代治疗 3个月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结构PKC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PKC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托和齿状回的颗粒层 ,其中齿状回内的阳性细胞较下托的多。去势 3个月组与对照组相比 ,齿状回内的PKC阳性细胞没有显著性减少 (P >0 .0 5 ) ,下托PKC阳性细胞显著减少 (P <0 .0 5 ) ;雌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下托细胞数量有所减少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海马结构下托PKC阳性细胞的减少可能在绝经后女性情绪烦躁、记忆下降等症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癫痫大鼠海马结构谷氨酸和nNOS神经元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的:探讨谷氨酸(Glu)和一氧化氮(NO)二者在癫痫模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戊四唑化学点燃癫痫大鼠,分为Ⅰ、Ⅲ、Ⅴ级组和Ⅴ级后24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1)Ⅲ、Ⅴ级组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平均光密度值升高;但Ⅴ级比Ⅲ级组有所下降;Ⅴ级后24h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Ⅴ级组和Ⅴ级后24h组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平均光密度值升高。结论: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中,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Glu的含量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NO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提示二者在癫痫发作中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区和血清IL-6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IL-6在脑缺血区和血清的表达及电针对其表达的调节。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电针相应组大鼠,再利用免疫组化SP法、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脑缺血及电针对IL-6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IL-6免疫阳性细胞在脑缺血区表达增加,3d达高峰,平均细胞数为(28.15±6.08)个/0.375mm2;血清IL-6水平也升高,1d达高峰,浓度为(103.79±13.65)pg/ml。电针可明显提高IL-6的表达。缺血 电针组与缺血组比较,缺血 电针1、3d组的IL-6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缺血 电针3、7d组的血清IL-6水平升高(P<0.05)。结论:电针上调IL-6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年级与低年级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差异的比较,探讨目前医学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通过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量表检测暨南大学五年级和一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表明五年级和一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得分在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都属于意义不明确批判性思维倾向。进而对批判性思维的7个特性进行比较,即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方面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认知成熟度方面,五年级和一年级学生均为正性批判性思维倾向,其余6个方面都属于意义不明确批判性思维倾向。低年级和高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偏弱,在医学教育中应当特别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雌性大鼠行去势术后下丘脑视前区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通过形态学研究来揭示一氧化氮(NO)与下丘脑GnRH分泌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对下丘脑视前内侧区(MPA)和视前外侧区(LPA)内NOS阳性神经元进行形态观察和细胞计数。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NOS阳性神经元内的免疫产物的平均光密度(AOD)值。结果(1)大量胞体呈椭圆形,突起明显的NOS阳性神经元见于LPA和MPA。(2)去势术后3个月和6个月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均有显著的增高(P<0.01)。(3)去势3个月和6个月组,NOS阳性神经元的AOD值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4)在分布上有亚区差异,即去势3个月或6个月组,LPA的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AOD值与MPA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提示大鼠去势后,在较长时间内,下丘脑NOS阳性神经元在形态上呈现出与GnRH神经元相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内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7在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5d组和模型15d组,每组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训练,对模型5d组和模型15d组大鼠以定位航行试验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对照组大鼠在无平台的迷宫内自由游泳,2次/d,2min/次,持续5d。各组大鼠停止训练后12h,取脑,冠状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Tiger2000图象分析系统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建立了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后,大鼠海马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模型5d组(CA1区:330.83±36.85;CA3区:333.31±30.37;齿状回区:326.20±36.75)和模型15d组(CA1区:398.33±38.47;CA3区:404.99±48.91;齿状回区:423.55±40.50)高于对照组(CA1区:297.69±27.22;CA3区:296.98±31.13;齿状回区:163.50±33.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7~5.37,P均<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并与记忆的进一步巩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