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癫痫大鼠海马内凋亡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鸿锦  宫瑾  李冬冬  张万琴  洪昭雄 《解剖学报》1999,30(4):322-324,I009
目的 为揭示海人酸癫痫模型海马内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 选用海人酸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对海马内凋亡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 电镜下,实验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内可见散在的凋亡神经元,凋亡神经元主要表现为核周染色体的聚集和凝结成块,其核膜表现为皱缩和扭曲,在晚期凋亡的神经元有时可见核膜破裂。凋亡神经元胞浆内的细胞器保持完整。 结论 凋亡参与了海人酸诱发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的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2.
海仁酸诱导癫痫模型海马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癫痫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海仁酸是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的结构类似物,脑内或系统给予惊厥剂量的海仁酸,可选择性的激活边缘系统,引起急性癫痫发作。目前,海仁酸模型已广泛用于癫痫发作的研究,其特点是具有与人类颞叶癫痫极为相似的癫痫发作行为特征和海马硬化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本文对海仁酸癫痫模型出现的海马形态学的改变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全身注射海人酸诱导大鼠短暂癫病发作后,应用高尔基染色法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态进行了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证明,海人酸诱发癫痫7d后,颗粒细胞的树突总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均显著增加。文内对颗粒细胞发芽现象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