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南宁市参加2006年度体检的40~65岁十部中抽取300名体检结果,分析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及超重、肥胖率与年龄的关联性.结果 不同BMI,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也相应不同,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的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X2=7.0816,P<0.05).结论 开展肥胖干预,控制体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由于胎儿具有较高辐射敏感性.对其进行内照射剂量学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中国人参考生理特征的中国孕妇参考人系列模型,对其进行内照射剂量学的研究,为孕妇等特殊人群内照射辐射防护工作提供技术及理论基础。方法:在MIRD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参考人生理特征建立了中国参考人数学模型——“NHMAN1.0”,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依据孕妇生理参考数据进行改进,建立中国孕妇参考人模型。借助蒙特卡罗方法使用MIRD内照射计算模式对其进行内照射剂量学的研究。结果: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10keV~4MeV范围内9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在人体组织器官内的输运过程.得出了各源器官不同能量的光子对胎儿及源器官自身的比吸收分数,以。肾脏和肺为源器官为例,将结果与美国橡树岭模型(ORNL)的推荐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发现靶器官对自身的SAF因子与ORNL孕妇模型总体相对差异较小基本吻合,而靶器官对胎儿的SAF因子与其差异相对较大。同时还计算了Ir^192Cs^137Co^60在肾脏和肺部时,源器官对胎儿的S因子。结论: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基于中国参考人建立的孕妇模型与ORNL模型解剖结构有一定的差异.并在内照射SAF等辐射防护量上也有相应的差别.建议在国内进行辐射防护工作时使用基于中国参考人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定位CT床板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碳纤床板、有机玻璃床板、普通CT凹形扫描床板、不用扫描床板对模体进行扫描,传输至计划系统,进行CT值采样,比较基于不同方法得到CT图像设计计划所得加速器输出量。结果 与有机玻璃床板接触的模体部分CT值(如取样为1.25cm及0.5cm直径的圆相对偏差值分别为118.8%和205.6%),比不用扫描床板CT值大(P<0.01),其他扫描方法所得的CT值与不用扫描床板所得的CT值一致;在180°与有机玻璃床板接触的模体设射野时加速器输出量比不用扫描床板模体大09%,其他两种方法加速器输出量比不用扫描床板模体增大在0.5%内。结论 射野穿过与有机玻璃床板接触的模体部位对剂量将有影响,而其他不同定位CT床板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无临床意义;不同的治疗床板对剂量影响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Varian IX和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60对和40对动态多叶准直器( dynamic multileaf collimator, DMLC)的叶片透射因子、叶片间漏射因子、叶片位置校正因子及内、外半影,探讨DMLC参数是否受 X 射线能量和叶片数目的影响,并探讨 DMLC 参数在治疗计划系统(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采用Kodak X?Omat V胶片分析仪测量工具,分别对Varian医用直线加速器60对和40对的DMLC叶片透射因子、叶片间漏射因子、叶片位置校正因子及内、外半影这5种参数测量。并将测得的DMLC参数结果引入到TPS的原始机器数据中。在TPS中针对模体设计逆向调强计划,并在加速器上对夹有胶片的模体进行照射,对比分析胶片实测的剂量分布结果和TPS计算得到的剂量分布结果。结果对于相同叶片数目的DMLC,X射线能量越大,参数值越大。对于相同的X射线能量,DMLC叶片数目越多,参数值越大。在TPS中引入测得DMLC参数后,TPS计算得到以及胶片实测得到的80%等剂量线面积重合度均大于95%,曲线的分离度均小于3 mm。结论DMLC参数均会受叶片数目以及加速器X射线能量大小的影响,但只要将测得的DMLC参数正确引入到TPS中进行,则实测得到的剂量分布与TPS计算得到的剂量分布均能满足高重合度和低分离度,从而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碳/碳复合材料的生物学安全性.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对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要求,对碳/碳复合材料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肌肉植入试验等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 碳/碳复合材料的各项生物学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无细胞毒性和全身毒性、无热源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加速器百分深度剂量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与实际测量的百分深度剂量差异。
方法 利用模拟加速器机头的蒙特卡罗算法BEAMnrc软件模拟西门子PRIUMS直线加速器6 MV X线,利用DOSXYZnrc程序生成百分深度剂量。实际测量西门子加速器百分深度剂量由PTW公司生产的MP3三维水箱采集得到。计算两种方法不同深度下百分深度剂量偏差[(测量值-模拟计算值)/测量值×100%]。
结果 离水面距离<1.2 cm时偏差>2%,离水面距离>1.2 cm时偏差<2%。
结论 在建成区深度内由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的百分深度剂量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计算分析近距离放疗中不同粒子源、不同插植部位的剂量分布。方法:利用蒙特卡罗粒子输运工具包Geant4,计算近距离放疗中192Ir、125I两种粒子源在不同介质中剂量分布的差异,并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学会43号工作组报告推荐的近距离放疗剂量计算公式(AAPM TG-43)对其重要参数进行修正。结果:计算得到192Ir源、125I源在三种不同组织等效材料中的径向剂量函数、各项异性函数。结论:(1)径向剂量函数决定于介质对光子的线能量衰减系数。衰减系数越大,径向剂量函数下降越快,反之越平缓;125I粒子源的径向剂量函数随距源距离增大而衰减的趋势远大于192Ir粒子源。(2)随着距源距离增大,骨、水等效组织中各向异性函数曲线趋于平坦,肺等效组织则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分析商用的不锈钢植入物、钛基合金植入物以及自制的碳纤维植入物在放射诊断中的影像学区别及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探讨碳纤维植入物在放射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把3种不同材质的骨科植入物通过手术先后植入同一只家猪的同一只后腿,用普通模拟定位机和CT模拟定位机观察不同材质的骨科植入物对影像的影响,进而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析不同植...  相似文献   
9.
硼中子俘获治疗头颈部肿瘤临床试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结合靶向治疗和重离子治疗的先进二元放疗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含有10B同位素的硼药在肿瘤细胞中靶向聚集,随后中子束流外部照射肿瘤部位,发生10B(n,α)7Li核反应,释放出杀伤范围为一个细胞大小(5~9 μm)的高传能线密度α粒子和7Li粒子杀死肿瘤细胞。BNCT具有精准的肿瘤靶向性,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分割次数(1~3次)少于传统放疗(30次)等优点。BNCT使用的中子由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临床使用的硼药包括BPA和BSH两种。本文介绍国内外开展的头颈部肿瘤BNCT临床试验及取得的重要进展。BNCT对于头颈部肿瘤治疗具有良好疗效。随着加速器中子源的推广应用和新型硼药的研发,BNCT将会在临床放射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VMAT计划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的适应性。方法 应用0.6 cm3指形电离室和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分别对 10例胸上段、10例胸中段食管癌的VMAT计划进行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验证。应用DVH比较靶区、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和体积差异,并分析GTV、CTV、PTV和OAR的γ通过率。结果 胸上、中段食管癌的等中心处绝对剂量精确度均≥99%,GTV、PTV和OAR的γ通过率均≥97%。胸上段食管癌GTV、CTV、PTV的 D95%、Dmean的验证差异均≤3%,脊髓 D1%差异为2.21%,左肺和右肺的 V5~V30、Dmean的差异≤2%。胸中段食管癌的GTV、CTV、PTV和OAR的 D95%、Dmean的验证差异≤2%,脊髓 D1%差异为2.04%。左肺和右肺的 V5~V30以 V10为界差异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处于1.5%以内。心脏 Dmean的差异为2.68%。结论 VMAT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